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魏晋时期,高品第的士族很乐于就任地望清美、品秩较低、升迁较易的秘书郎、著作郎、黄门侍郎、散骑侍郎等官职,而寒门不可企及。这从本质上说明
A.社会阶层已经固化B.地主阶级统治加强
C.士族精于为官之道D.门阀政治逐步形成
2021-01-24更新 | 1507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2 . 据表可知,当时
西汉能确定家世的孝廉人数(共184人)
出身人数占比
官僚贵族12869.56%
富豪家庭115.98%
平民家庭2915.76%
贫民168.70%

——据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整理

A.社会活力有所增强B.官职世袭现象普遍
C.世家大族垄断政权D.选官标准执行不一
2021-01-14更新 | 524次组卷 | 2卷引用: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山东卷)-押山东卷第02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诗是唐代重要的科场应试文体之一,与赋并列杂文试。在科场试诗中,主司首先以正经或注解为题,考生根据题目出处以诗体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经义的理解,在行文中,应试者常援经入诗以表现出深厚的经学功底。材料折射出唐代
A.科举进士科多以诗赋选拔人才B.实行兼收并蓄的开明文化政策
C.儒家经典在科举中的重要地位D.儒学复兴推动民间尊儒的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朝时期科举出身的官员占总官员数的15%,北宋时期这一比例占到40%;晚唐时期69%的高官出身世家大族或官宦世家,北宋时期这一比例只有19%。上述变化说明
A.社会阶层流动加强B.政府行政效率提高
C.理学兴起完善科举D.中央官制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商人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越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越高;而布衣官员入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反映了(  )
A.科举制更能选拔出优秀的官吏B.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
C.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D.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
2020-12-13更新 | 574次组卷 | 4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烟台市2018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在曹操当时,采行九品中正制而有效于一时,但此后此制度墨守不变,毛病丛出,后来人便只怪九品中正制不好,其实这也有些冤枉……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据此正确解读是
A.研究九品中正制要采用多变的角度
B.九品中正制的施行直接有利于门第
C.认识九品中正制应考察历史变化
D.九品中正制是选官制进步的断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反映了唐朝进士的出身情况。据此可知,唐朝的选官制度
A.为士族子弟所垄断B.杜绝了门阀恩荫现象
C.以门第出身为标准D.使人才来源更加广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科举制度的本质含义是每一个修习儒家经典的士人都是官僚集团的一员。从这一角度而言,科举制
A.扩大了统治基础B.推动了儒学发展
C.提高了行政效率D.加强了中央集权
2020-11-24更新 | 24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大赛高中历史试题
9 . 唐代士人应举,可以“投牒自应”,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举人及第或黜落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校才能决定。这表明唐代科举制
A.注重家庭出身背景B.阻碍社会阶层流动
C.促成儒学独尊局面D.具有公平竞争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度B.察举制度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度
2020-11-14更新 | 95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7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