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永乐年间,在殿试之后增加从二、三甲进士中选拔庶吉士的考试,所选庶吉士来源于全国各省。此后又实行各省乡试按定额录取,会试分南、北、中卷,按比例录取,并对边远落后地区给予充分照顾。这些措施意在
A.扩大政府统治基础B.提高官员行政能力
C.兼顾各地经济差异D.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那时的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干扰人才选拔。曹丕继任魏王后,由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A.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B.延续了自下而上选官方式
C.标志着古代选官制度的成熟D.有利于出身低微的人参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朝宣德、正统年间,科举取录分为南、北、中三卷,三卷录取情况如下表:

根据表中可知,明朝分卷制的实行反映了当时( )
A.南方地区更重视文化发展B.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完成
C.全国经济发展状况影响文化发展D.政治与文化中心同步转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 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史称“南北榜争”。1425年,明朝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的制度,规定“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后来被清朝继承沿用。


(2)你怎样看等材料二中的“南北榜争”反映的本质问题及其最终结果?
2021-02-2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不同历史人物对科举制的贡献。据此可知,科举制
人物贡献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并成为定制
A.扩大了官吏来源B.得到了不断完善
C.提升了人才素质D.解决了考试弊端
2021-02-07更新 | 418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南宋学者郑樵曾说:“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反映了宋代
A.家族门第观念的淡化B.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C.社会阶层流动性减弱D.国家对社会控制加强
7 .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句描述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取代的是哪种选拔人才的制度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21-01-24更新 | 139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宜昌一中等“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自1905年科举制被废止以来,对其评价多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往对科举制的评价存在许多认识误区,出现各种与历史实际不符的、似是而非的流行说法。如下∶

寒门子弟既无力支付读书的费用,又没有关系照顾,很难高中和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同时,科举制不允许女性报考,将半数人口排除在外。

以“文章词赋,冠绝当时”的才子蒲松龄屡试不中而郁闷而死,《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喜极而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总之,科举制要么压抑或遗漏人才,要么造就迂腐儒生。

科举制造成科技于明清以后落后于西方。中国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比重,如下表∶

时间6—前1世纪公元140040110001001150015011900
占世界比重50%62%71%58%29%

——摘编自刘海峰《为科举制平反》等

材料二   孙中山多次谈到科举选拔人才的积极作用,认为“此制最为公允,为泰西各国所无”。1918年孙中山称科举考试为“中国良好之旧法”,期望在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的制度。1924826日,孙中山以中华民国陆军大元帅名义正式公布了《考试院组织条例》及《考试条例》《考试条例实行细则》等。

——摘编自刘海峰《为科举制平反不等于否定科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所列“误区”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孙中山对待科举制的态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代户部尚书入仕途径及相应人数统计,如下表所示,这反映出唐代
户部尚书功臣荫官举荐科举皇亲从军不可考
前期4485116113
中期272431224
后期6154484

A.官员监察管理松散疏忽B.三省六部制度走向成熟
C.察举制度仍有重要地位D.官员文化素质逐步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学者毛汉光根据中国古代正史所载官员的出身背景资料,对统治阶层的社会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寒素"类官员占所载官员比例在东晋后期、隋朝和唐朝初期分别为6.1%、17.3%和28.4%。这一变化说明了
A.社会结构的变动B.科举取士的影响
C.士族势力的衰落D.地主经济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