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自汉武帝至东汉,察举孝廉成为汉代选拔官吏和升迁任用的正途,史称“汉世诸科虽以贤良方正为至重,而得人之盛则莫如孝廉。”这反映了
A.儒家忠孝一体的伦理政治B.世家大族把持对人才选拔
C.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创立D.儒家学说正统地位的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阎步克对曹魏时期察举入仕者的社会成分所做统计,其意在说明曹魏时期(  ) 
项目高官贵
戚子弟
中级官
僚子弟
下级官
吏子弟
普通士人合计
汉代官僚民族子弟23.9%8.7%13%10.9%56.5%
家族在汉无官位族望者8.7%8.7%2.2%23.9%43.5%

A.官员选拔注重阶层平衡B.社会流动的通道依然有效
C.儒生成为政治舞台主角D.制度设计与实践出现背离
3 . 元朝时某宰相向皇帝上奏说: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以程子、朱子注解为主,是修己、治人之学。这一主张()
A.否定了隋唐的科举取士制度B.强调治国人才的德行修养
C.利于人才选拔的公平化化D.表明理学开始受到官方推崇
4 .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2020-03-25更新 | 187次组卷 | 5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双周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升宰相,却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屡困于科场,曾赋诗:“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这表明唐朝科举制度
A.打破了宗室势力对官职的把持B.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
C.强化了士人崇儒入世的观念D.维护区域人才选拔公平
2020-01-20更新 | 1067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北荆州市2018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6 . 自古至今中国人都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尽管它没有实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但这次革命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为后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1)说出两项隋唐时期中国“自根自生”的制度。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为什么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2)材料三说的“特殊的民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体现的?你从中国人民对民主政治的探索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
7 . 公元828年,士子刘蒉在制举对策中说:“今威柄凌夷,藩臣跋扈……称兵者以逐恶为义,则政刑不由乎天子,攻伐必自于诸侯,此海内之所以将乱也。”这反映了该时期的科举考试
A.士族占据优势B.关注现实问题C.引起武将抱怨D.削弱藩镇势力
8 . 魏晋时期修谱之风盛行,除了帝王将相的世系,一般宗族的家谱也受到广泛重视。这一时期形成这种风气的制度性因素是
A.世官制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19-12-26更新 | 313次组卷 | 2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选官制度都极为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

时期宰相总人数进士出身人数其它出身及入仕途径
唐朝武则天7311举荐、行伍、门荫
唐玄宗347
唐肃宗164
五代4624吏职、幕僚、行伍、举荐、门荫等
宋朝北宋7263资荫、摄官、特奏名、纳粟、从军、举荐等
南宋6348

——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其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宋朝严禁“行卷”考试前,考生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给有影响力的高官,考官在考试前全部进入贡院专门的考试场地,考试期间不得外出。考官的亲属如果参加考试另行组织,叫“别头试”。为防止考生作弊,进考场要搜身。为防止考官在判卷环节徇私情,考卷要“糊名”,密封考试试卷;还要誊录,考试密封编号之后发送誊录院,由手书在官员监督下抄写副本,将副本送考官评定,防止以字识人。

——摘编自任世江《宋朝的特点及完善科举制》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变化趋势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选拔官员的特点。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宋选官制度体现的原则,并分析其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870年,史皮尔在一书中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材料所评论的是
A.科举制
B.郡国并行制
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