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南朝时某官负责管理骑兵,有人问他管多少马匹,他答道:“不知马,何由知数”。又问他近来马死了多少,他答道:“未知生,焉知死。”该事例较为典型地反映出当时(       
A.佛道思想对社会的消极影响B.儒学正统地位衰落
C.社会动荡严重影响经济发展D.选官制度存在弊端
2 . 东晋时期,司马皇族与世家大族(如琅琊王氏)建立起“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关系,“共”天下是这一时期的主流,“争”天下只是个别的特殊现象,且为整个门阀集团所不容。强大的门阀势力,成为支撑这个政权的重要柱石。这表明当时
A.门阀政治削弱了中央集权B.皇权与族权实现了相互制衡
C.选官制度影响着政治的发展D.门阀政治的建立具有合理性
2019-12-09更新 | 487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江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论集》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选官制度有何进步性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2020-11-02更新 | 198次组卷 | 15卷引用:新疆伊宁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下表是明朝出身于两类家庭的进士在进士总数中的比例,据此可以推知明朝
明初明末
出身于“上三代无任实职官”家庭72.3260.73%%
出身于“上三代无任从五品以上官”家庭92.13%83.71%
A.科举制度日益走向僵化
B.官宦子弟的科举优势丧失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较强
D.家庭对政治的影响力降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两汉的察举与考试相辅而行,察举贤良方正时,便有对策之试。如《石林燕语》载:“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对上述两汉用人政策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以德取人的录用原则B.德才兼备的取仕倾向
C.考试入仕的选才标准D.唯才录用的用人理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建隆四年(963年)正月二十七日,宋太祖下诏:“礼部贡举人,今后朝臣不得更发公荐,违者重置其罪。”政府还在科举考试中推行“锁院制”,即主持考试的考官确定下来后,马上进入贡院,不得外出,不得与外人交流,食宿都得在贡院之内。上述措施
A.巩固了北宋的统治基础
B.保证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
C.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局面
D.能够选拔出经世致用之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代学者赵翼曾评价说前代举孝廉即为入仕之途,唐、宋惟重进士一科。唐宋所谓举人者,不过由此可应进士试耳,其时士之试于礼部者,在内由京兆府考试录送……盖唐、宋举人谓之举进士。”这说明唐宋时期
A.考试成为选官的唯一途径
B.亟须进一步完善科举制
C.政府重视考核士子的才能
D.缺乏对官员品行的考察
2019-03-21更新 | 81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伊犁州奎屯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读下表,引起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学子所占比例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北宋
比例26%15%4%17.2%24.5%46.4%

——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A.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B.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制度的变革和创新
18-19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当代某学者说:唐朝那是个火热的时代,是个经常亮肌肉的年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寒门出宰相,士兵成将军。这里“改变自己的命运”途径是
A.秉承祖上权位
B.参加科举考试
C.投入豪门家族
D.依赖高官举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南北榜案”本质上反映出
A.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
B.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
C.北方仍然是经济文化中心
D.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
2019-04-03更新 | 215次组卷 | 35卷引用:新疆伊犁州新源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