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宋朝时期“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种状况反映了
A.门第观念流行B.雇佣关系发展
C.社会控制严密D.身份趋向平等
2020·江西南昌·二模
2 . 汉朝时期,国家建立了以察举为主的选官制度,由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曹魏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这种变化(     
A.保障了选才公平公正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迎合了庶族地主势力D.催生了曹魏门阀士族
2020-07-07更新 | 206次组卷 | 22卷引用:新疆伊犁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论集》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选官制度有何进步性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2020-11-02更新 | 198次组卷 | 15卷引用:新疆伊宁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南北榜案”本质上反映出
A.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
B.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
C.北方仍然是经济文化中心
D.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
2019-04-03更新 | 215次组卷 | 35卷引用:新疆伊犁州新源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从整个科举考试史的角度看,唐代的科举制尚处于早期和探索阶段。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据此可知唐代的科举制度
A.考生的名望决定结果
B.未得到平民的认可
C.主要受制于士族门阀
D.继承了前代的遗风
2018-07-24更新 | 232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9年新疆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等待朝廷察举
B.投笔从戎戍边
C.依靠门第做官
D.参加科举考试
2019-11-02更新 | 149次组卷 | 85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读下表,引起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学子所占比例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北宋
比例26%15%4%17.2%24.5%46.4%

——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A.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B.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制度的变革和创新
18-19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当代某学者说:唐朝那是个火热的时代,是个经常亮肌肉的年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寒门出宰相,士兵成将军。这里“改变自己的命运”途径是
A.秉承祖上权位
B.参加科举考试
C.投入豪门家族
D.依赖高官举荐
9 . 下表是明朝出身于两类家庭的进士在进士总数中的比例,据此可以推知明朝
明初明末
出身于“上三代无任实职官”家庭72.3260.73%%
出身于“上三代无任从五品以上官”家庭92.13%83.71%
A.科举制度日益走向僵化
B.官宦子弟的科举优势丧失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较强
D.家庭对政治的影响力降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贡举之法,三代未尝有之,而汉武帝建元元年诏举贤良之士,亲策问董仲舒而始焉。唐宋科举之法盖仿于此矣。” 材料中的“贡举之法”是指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16-11-27更新 | 294次组卷 | 20卷引用:新疆伊犁州伊宁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