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最大限度地消弭了士大夫离心离德的可能。”这一制度应是:
A.郡国并行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018-02-01更新 | 503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许多成语典故都与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相关,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美梦等,该制度
A.把考试选拔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B.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C.把考试选拔和世袭制结合起来
D.把世袭制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2017-12-04更新 | 114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行省制D.科举制
2017-11-09更新 | 148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第一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从隋朝到清末,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管理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正式形成于
A.秦朝B.汉朝C.隋朝D.明朝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这一制度形成于
A.汉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新唐书》中记载:“(卢商)早孤,家窭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作为文献史料,此记载可用于证明唐代科举制
A.体现九品官人法的原则
B.选官偏重人才道德品行
C.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进士科是入仕唯一途径
2017-02-17更新 | 153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6届湖南省邵阳一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在平民与精英之间以及在社会精英的三大主要阶层(地主、士绅和官僚)之间,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就传统官僚专制社会所具有的社会流动程度而言,中国可以说是人类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具阶层开放性结构的社会。”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的主要因素是
A.卖官鬻爵
B.土地自由买卖
C.科举取士
D.农民起义改朝换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清代学者赵翼提到:“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即向政府交纳钱粮获得做官资格。以上现象最能体现出(  )
A.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B.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
C.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着漏洞D.从宋朝开始官僚政治衰落
2016-11-27更新 | 135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高考补习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钱穆《国史大纲 》中谈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说:“… … 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 … … 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政权逐步解放。”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A.军功制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