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来,中国政制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人不断地进入政府,二是文化深深地融入政治。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这一演进主要是基于(     

A.君士共治天下局面的形成B.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不断发展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重文轻武治国思想得以落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岁取不过三十人,最多也不过八十人。到了宋代,取士人数与日俱增,每次录取人数一般在五百人以上,最多时竟达一千人。宋太宗在位21年,由科举为官者近万人。仁宗在位41年,仅由进士得官者就有4517 人。这说明了宋朝(     
①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②官僚队伍膨胀,容易引起冗费
③开始任用高官主持科举考试④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为主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②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中国古代某帝王诏令地方官“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还引孝入学,把《孝经》当作教化百姓、治理国家的圣经宝典。为形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舆论氛围,该帝王确定新的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B.军功爵制C.察举制D.科举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学者鞠佳认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表),其中第三次热潮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第一次,商周时期——从“神”到“人”
第二次,魏晋时期——从“礼教”到“个性”
第三次,唐宋时期一一从“门第”到“平民”
第四次,晚明时期——从“道德”到“功利”
A.儒学的复兴B.国家的统一C.科举制普及D.民族的交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以下有关中国古代选拔官员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2022-01-05更新 | 508次组卷 | 70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南凤凰县华鑫实验中学高一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北宋前期考试注重贴经、墨义和诗赋,不太看重策论。北宋中期颁布法令,“罢明经及诸科,进士罢诗赋”。以考经义论策为主,将王安石主撰的《三经新义》作为科举考试的准绳,北宋科举制这一变化
A.禁锢了士人的思想B.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完善
C.确立了理学的正统D.顺应了社会变革的需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陈寅恪说:“当时汉文化之中心在长安,以诗赋举进士致身卿相为社会心理群趋之鹄的。”与此同时,声讨之音时起时伏,《新唐书》《选举志》有关上疏罢试诗赋、停进士科的大臣就有礼部侍郎杨绾、宰相郑覃、宰相李德裕等。这说明唐朝
A.士族力量仍然强大B.庶族力量日趋衰落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D.中枢机构制度完善
2021-12-09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四校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汉武帝推行察举制。察举制指先考察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下列有关察举制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激发官民的责任感B.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C.推动贵族政治的的彻底终结D.是两汉时期唯一的选官方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