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 . 展示材料:

材料: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隋唐时期,……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分享政治权力,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根据材料分析科举制产生的背景。
2023-09-0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唐承魏晋士族政治之遗风,婚姻讲究“门当户对”,重视家族背景;而到宋代读书人深受欢迎,大批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郎才女貌”成了官宦阶层的理想婚姻,“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反映了宋代(  )
A.世家大族开始衰落B.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C.门第观念渐趋淡化D.社会成员身份已经趋于平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曹魏时期——九品中正制


(1)九品中正制度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2)九品中正制的内容是什么?
(3)九品中正制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2021-11-22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问题导学-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人物成就或地位
东晋“书圣”
北朝贾思勰              
西晋《禹贡地域图》
唐朝孙思邈            

材料二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子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资治通鉴》卷206

材料三 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将材料一表格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两税法出台的背景,并指出此后征税的主要标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科举制的特点及发挥的积极作用。
2021-01-14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意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科举制从整体上影响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学术长达一千年。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制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政治与社会背景。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的有哪些变化?
(3)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2020-01-0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它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它”最可能是
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中国古代有一制度“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该制度发源于
A.汉朝B.魏晋南北朝C.隋唐D.宋元
2019-11-2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新疆预科班)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察举制与科举制简表

察举制科举制
取士方式由地方州郡长官承担推荐之责,按科目要求向王朝贡上合乎相应标准的士人。采用招考与投考的方式,王朝设科而士人自由报名应试。
取士标准取人标准包括德行、经术、史能、功次、文法等。以文辞和经术取士,士人之进退决于程文之等第。
入仕程序既是入仕途径,也包含了铨选、升迁,有时甚至还有考课的成分。士子通过礼部主持的各级考试后,获得的仅仅是一个任官资格,此后须参加吏部铨选方能得官。
教育背景大量孝子、隐士、侠客、贤人、名流被举荐,并不要求一定是学校生员。士子必须为学校的生员,方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据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察举制与科举制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对察举制与科举制予以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东汉末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要求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各级官吏就要向上举荐,不得遗漏,可推知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的背景是
A.察举制度已彻底废除
B.曹操集团反对以德取人
C.九品中正制僵化保守
D.传统观念制约人才选拔
10 . 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添加了软件。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

材料二  下表是史学家对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叙述。

学者内容
徐中约它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
张岂之它杜绝了隋唐之前选官制度中“唯门第是准”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封建王朝官员队伍的素质。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泄漏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秘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汉武帝在选官制度方面添加了哪些“软件”?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选官制度?依据材料概述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回答军机处的设置有何影响?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