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47年,曾到过中国的英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
A.察举制的实行
B.内阁学士选拔
C.科举制的推行
D.军机处的设置
2016-11-18更新 | 1017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2016-10-20更新 | 374次组卷 | 54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人评价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时说:“在此社会中,非无贫富、贵贱之差,但升沉不定,流转相通,对立之势不成。”下列对此说法解读正确的是(       
A.分封制有利于地方自治B.等级制破坏了国家统一
C.科举制缓和了阶级对立D.皇权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近代考古学家罗振玉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朝不道则夕斥之矣,夕不道则朝罢之矣。……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此制度
A.是由秦始皇最早创立
B.最突出的特点是等级森严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以父系的血缘关系为基础
5 . 从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折射思想观念的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制度的变化
B.和战时局的变迁
C.基本国策的改变
D.经济重心的迁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间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材料反映杨绾
A.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B.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
C.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D.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
2016-08-11更新 | 187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攸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科举制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它所促成的“上升”型流动,也在于其“下降”型流动。下列对科举制“上升”和“下降”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央加强了对选官的控制B.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
C.提高官员群体的文化素质D.平衡官员来源的地域分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朝鲜有一种制度,始于985年,至1894年止,存在了900多年。朝鲜的这种制度分为文科、武科及杂科(易学科、医科、阴阳科、律科)。每三年举行一次“式年试”,此外还举行各种不定期“别试”。不定期有国王亲临考场的“亲临试”,该试再分成成均馆儒生参加的“谒圣试”和在昌景宫举行的由官员参加的“春塘大试”。这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哪一制度                       
A.察举制B.科举制C.监察制D.均田制
2012-03-05更新 | 3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四)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A.唐朝时进士及第就可做官
B.明清时年龄很小的应试者称为“童生”
C.进士科通常比明经科容易考取
D.科举制正式形成于隋炀帝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科举制正式形成是在:
A.隋文帝时B.隋炀帝时C.唐太宗时D.武则天时
2010-04-29更新 | 9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慈利县2009-2010学年高二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理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