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 . 看图释史,隋唐时期,创新人才选拔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申央集权。


(1)看一看,隋唐科举制较之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有何创新之举?
(2)想一想,隋唐选官制度的创新之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1-10-15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地图册-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南北朝时期,崔、卢、王、谢子弟,胎毛未干,“已拜列侯”;未离襁褓,已被“冠带”。这一现象反映了
A.官员素质普遍下降B.世家大族垄断政权
C.出身决定行政能力D.中央威望受到冲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东汉后期,世家大族日益重视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赞贤圣之后,班族类之祖,言氏姓之出”,如《崔氏家传》《李膺家录》等。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加强道德修养B.追求政治利益C.辨别大宗小宗D.维护经济特权
2021-09-27更新 | 7926次组卷 | 47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从唐人感叹“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到宋朝士子相信“唯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制相比,宋代
A.增加了科举考试的录取人数B.实行糊名法使考试更加公平
C.考生在朝中已不受权贵影响D.学子更对功名利禄趋之若鹫
5 . 标准:初创时重视家世、________________,演变为西晋时主要看重家世。
2021-08-2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前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为805—873年唐朝几位皇帝统治时期宰相中进士出身者所占比例图示。据此能说明
A.唐朝中后期地方的割据势力迅速膨胀
B.唐朝建立了监察宰相的相关制度
C.唐期中后期宰相绝大多数都出身进士
D.唐朝注重基层治理中的礼仪教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观念的强化,士族子弟“造次必以礼”“动依礼典”“动循礼度”“恒以礼法自处”,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儒学受到了佛道思想的冲击B.儒学是当时选官的主要依据
C.士族客观推动了儒学的传承D.阶层固化不利于人才的流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乞食,人多厌之”。陈汤“博达善属文”,但“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只好西入长安求官。由此推断,汉代选官取士遵循的原则是
A.经济实力B.乡举里选C.诚实信用D.家世门第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2021-06-13更新 | 15657次组卷 | 128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这个制度是一个利器,削平了士族的残余,保证了官僚群体的不断更新,也保证国家编户齐民的稳定"。该制度
A.以德才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