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2020-03-25更新 | 187次组卷 | 51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汨罗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学者徐中约认为:“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该“制度”指的是
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C.行省制D.察举制
2020-01-25更新 | 419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第七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升宰相,却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屡困于科场,曾赋诗:“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这表明唐朝科举制度
A.打破了宗室势力对官职的把持B.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
C.强化了士人崇儒入世的观念D.维护区域人才选拔公平
2020-01-20更新 | 1067次组卷 | 2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六)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人在批评某选官制度只重家世、轻视才德时说:“崔卢王谢子弟,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被冠戴。”该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朝前期的政治人物,大多数是北方人。到唐朝后期,太湖流域进士及第的人数增加了。到北宋时则出现了大批出生于江西、福建苏南等地的政治人物,并且他们在政治上扮演的角色也愈来愈重要。材料表明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地区B.程朱理学推动了文化发展
C.南北文化格局发生重要变动D.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
6 . 魏晋时期修谱之风盛行,除了帝王将相的世系,一般宗族的家谱也受到广泛重视。这一时期形成这种风气的制度性因素是
A.世官制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19-12-26更新 | 313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朝科举制有如下规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别头

考生若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

弥封

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家世等封贴,以免考官徇私

誊录

重新誊写考生考卷,以免考官认识笔迹

锁院

知贡举者受任后,锁居贡院与外界隔离直至考试结束


A.参考人员多B.考试规程渐趋严密
C.选拔方式多样D.防弊措施流于形式
2019-12-22更新 | 290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书院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于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朝选官主要实行世官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B.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
C.唐朝开始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
D.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2019-12-19更新 | 326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英国“在1855年至1870年的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作出了革命性的变革”,孙中山因此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最好的制度。”持此观点的理由是中国科举制度
A.公开考试,公正、择优录取体现了自由竞争原则
B.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光大了儒学
C.统一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便于巩固中央集权
D.创立于中国古代的唐朝盛世时期
10 . 唐代士人将“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称为“平生有三恨”。宋代士人把“入翰林,加金紫,知贡举”,叫做“平生美事三者并集”;把“不历中书”、未拜相,叫做“生平不足”。据此可知唐宋社会
A.由贵族社会逐渐向平民社会转化
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价值追求的变化
C.开放的社会环境使科举制发展完善
D.士人人生价值追求的趋同化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