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公元659年武后颁布《姓氏录》,完全以官员品级和声望为基础。武后去世后,无论是官方还是私家的族谱编写活动都被重申以大族声望而不以唐朝官阶为基础。这说明当时
A.社会阶层固化严重B.宗法制度根深蒂固
C.武后政治改革失败D.门阀政治影响深远
2021-04-01更新 | 418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唐代登科者出身分布表(小姓,是非士族的地主;寒族,是一般的平民;制举,是皇帝临时举行并亲自参与的科举考试)。据此可推知,唐代
类别士族小姓寒族人数总计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进士58971.010913.113215.9830
明经8163.31814.02922.7128
制举8865.7107.43626.9134
A.士族阶层拥有科举特权B.官吏人才来源基础扩大
C.家族地位决定着中举率D.国家选才侧重政治素养
2021-03-26更新 | 325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那时的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干扰人才选拔。曹丕继任魏王后,由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A.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B.延续了自下而上选官方式
C.标志着古代选官制度的成熟D.有利于出身低微的人参政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前,一些具有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人士,如顾炎武、吴敬梓、曹雪芹等人开 始对科举制度进行大胆、辛辣的批判。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对科举制 的批判尤为激烈,称其“箍人心”,“坏人才”,“毁实业”。在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下,清政府于 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制。近年来,新观点认为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伟大创举,它不仅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对近代以后的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推动作用。科举制实际上是近代欧洲兴起的文官制度(即公开考试选 拔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源头。现在我国实行的高考制度某种意义也是古代科举制的继承和发展。

针对材料中的两种不同观点选择一个加以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1-02-24更新 | 796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3届湖南省湘中名校高三第一次(9月)联考历史试卷
5 . 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在曹操当时,采行九品中正制而有效于一时,但此后此制度墨守不变,毛病丛出,后来人便只怪九品中正制不好,其实这也有些冤枉……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九品中正制无法选出实用的人才B.九品中正制的施行直接有利于门第
C.认识九品中正制应考察历史变化D.研究九品中正制只能参照最终结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隋文帝在开皇三年废郡,以州直接领县,规定州县长官不得辟署属僚;开皇七年,朝廷下制,令诸州每岁推荐贡士三人到中央,由中央派遣担任各州县属僚。以上措施
A.标志着隋朝科举制的正式形成B.表明推荐成为任官的主要方式
C.调动了知识分子参政的积极性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7 . 汉宣帝诏云:“其令郡国举孝弟(悌)有行义闻于乡里者各一人。”前者如“冯唐以孝著,为郎中暑长”。这说明了汉代察举制
A.有利于激发官民的责任感B.重视乡论与德行的考察
C.存在地方独揽选官的现象D.孝廉成为选官唯一标准
2021-01-12更新 | 735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约1300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有学者认为,它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下列各项有关科举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创立和完善加强了中央集权B.公平公正原则“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C.保证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D.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开始
9 .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每年考试,凡能通一经以上者,可补文学掌故的官缺,成绩得甲等者可为郎官。这一做法
A.确立了儒学统治地位B.开创了科举考试的先河
C.扩大了官员选拔渠道D.打破了传统的门第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此前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据此说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是
A.选官方式上体现相对公平B.扩大官吏的来源,加强统治力量
C.有利于形成社会重学风气D.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