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2018·江苏南通·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表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其中的变化对社会政治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朝代东晋隋朝唐朝北宋
比例4%17.2%24.5%46.1%

A.扩大了统治基础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提高了官员素养
D.放宽了录取标准
2019-10-24更新 | 199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下列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2019-10-21更新 | 461次组卷 | 52卷引用: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三   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除此之外科举制度还有什么积极作用?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2019-10-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

材料二 而今设立的九品中正制,官员等级的任命和荣辱都掌握在门阀士族手中,控制皇帝的赏罚,霸占了朝廷的权威。或者通过贿赂私通,或者耍手段徇私更改个人考评。爱憎和虚实全在于己,对公不负考核之责,对私不怕告发。用尽心计,钻营各方。廉洁谦让的风气消失了,得过且过的习俗形成了。天下纷乱,只争品级和官位,没听说谦让,我为圣朝感到羞耻。所以导致高级官员中没有平民出身,下级官员中没有氏族门阀出身,因此怠慢君主,贻误政事,这个制度是朝政混乱的根源。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45·刘毅传》

材料三 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2019-10-1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唐朝人孟郊在两首诗中描写了自己从失落与悲观到欣喜与得意的心绪变化。与他心绪变化紧密相关的制度是
《再下第》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汉代士人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担任郡县佐吏以获得基层吏务经验后才能得到察举。举至中央时,还要接受考试检验后授官。熟悉朝廷行政过程后,要再经过一次选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由此可见,汉代察举制
A.打破了官员世袭传统
B.注重官员从政经历
C.注重人才品德与能力
D.选才程序平等公正
7 . 南朝刘宋时期,乡邑百姓出身的沈庆之官至侍中,都督南兖徐、兖三州军事;贫苦出身的戴法兴成了宋孝武帝的南台侍御史兼中书通事舍人,专管朝廷内务;萧齐也任用寒人掌机要。这反映出南朝时
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世家大族逐渐退出政治舞台
C.门阀政治受到冲击
D.中枢机构运作机制发生改变
2019-09-11更新 | 242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隋唐时期该“发明”创设的出发点在于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弘扬儒学正统,选拔优秀人才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2019-06-07更新 | 371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南邵阳邵东县三中高一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以下图表为唐朝进士出身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唐朝的选官制度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确立
B.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
C.依旧以门第出身为标准
D.杜绝了门阀恩荫的现象
2019-05-30更新 | 1004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2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有学者统计,北宋载入《宋史》的官员中46.1%来自寒门,从南宋两个年份的进士题名录来看,非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一个占56.3%,一个占57.9%。这说明两宋时期的科举制
A.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B.从根本上结束了贵族政治
C.选拔官员更注重公平公正
D.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2019-05-04更新 | 307次组卷 | 2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限时训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