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语句与“此制”相符合的是
A.三代用人,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白钢在《中国政治史》中说,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宋代的科举制实行“糊名制”,将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下列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唐代行卷制注重考生平日作品,带有主观性
B.宋代的糊名制杜绝了请托造假等科场舞弊现象
C.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程序上的进一步僵化
D.反映了对官吏选拔制度的公正性的不断的探索
3 . 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六,寒窗苦读十年,被当地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推荐到西北怀远县作县令。该事件应该发生于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2016-11-21更新 | 250次组卷 | 30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隋唐时期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科举制与汉朝、魏晋以来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相比较,其进步作用除了更有利于“惟才是用”之外,对于当时社会的意义还在于
A.有利于农民通过考试而入仕
B.有利于豪强地主巩固统治地位
C.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限制军事集团操纵政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47年,曾到过中国的英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
A.察举制的实行
B.内阁学士选拔
C.科举制的推行
D.军机处的设置
2016-11-18更新 | 1017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2016-10-20更新 | 374次组卷 | 54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间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材料反映杨绾
A.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B.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
C.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D.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
2016-08-11更新 | 187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攸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