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代“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与隋唐重门第的思想观念相差甚远。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B.科举考试更加强调公平竞争
C.门第观念已经彻底消失D.受少数民族社会风气的影响
2 . 夏商周:世袭→秦: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科举制。下列选项中,有关选拔官员的标准与以上选官制度按顺序搭配正确的是
A.血缘→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功绩→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血缘→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
D.血缘→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这个制度是一个利器,削平了士族的残余,保证了官僚群体的不断更新,也保证国家编户齐民的稳定"。该制度
A.以德才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选官制度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
A.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C.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D.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2021-03-15更新 | 175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湖北张家山汉墓出土的《二年律令》称:“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这一规定:
A.有利于强化各级官员的责任意识B.保证了国家政务的有序运行
C.旨在增强中央权威,维护统一D.目的是厉行法治突显皇权至上
6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主要有:德行、门第和考试成绩,下列选官制度与这个对应正确的是
A.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B.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科举制D.科举制——九品中正制——察举制
2020-10-13更新 | 475次组卷 | 27卷引用: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怒江新城新时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汉武帝时,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由此可知,汉武帝的选官标准是
A.品德B.考试成绩C.官员的文化素质D.血缘关系
2020-08-27更新 | 681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这段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选官和品德有机结合B.品德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
C.世卿世禄制逐渐式微D.人才选拔由地方集中到中央
2020-06-02更新 | 376次组卷 | 28卷引用: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怒江新城新时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等待朝廷察举
B.投笔从戎戍边
C.依靠门第做官
D.参加科举考试
2019-11-02更新 | 148次组卷 | 85卷引用:云南省泸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
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
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D.促成了国家统一
2019-06-21更新 | 6096次组卷 | 71卷引用: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