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朝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监察,曾设立十道按察区(后增至十五道),由于部分按察使由驻在州刺史担任,故而监察事务与地方事务融为一体,“道”逐渐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材料表明
A.监察官不能由地方行政官员兼任B.行政官员兼任监察官成历史趋势
C.加强对地方监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监察制度变革推动了地方机构的调整
2020-09-0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清两朝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等作出详细的规定。这有利于
A.行政权与监察权之间分权制衡B.规范官员行为,提高监察效率
C.完善监察体系,有效杜绝腐败D.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地位
2021-02-28更新 | 309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腰牌为腰佩的装饰物,也有信物凭证之用,下图所示腰牌的主人是明人王忏,曾任明代彻史。其腰牌为圆形,背面为大篆,上刻“给监察御史王忏佩”。以下官职,具有与王忏相似职能的是(        )
A.秦朝太尉B.西汉荆州刺史
C.唐朝尚书省长官D.清代湖广总督
2020-02-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 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台谏官称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宋朝这一传统
A.保证了宋王朝的长治久安B.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力
2020-05-08更新 | 204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早在宋朝时期就已经有一条官场潜规则,“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C.便于把权力装进笼子D.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2021-08-22更新 | 140次组卷 | 94卷引用:山西省芮城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三   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历代封建王朝重视监察制度建设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以前,谏官劝谏的对象是皇帝,御史台、御史弹劾的对象则为官员,谏诤对事,弹劾对人。而宋神宗元丰改制时则规定谏官的职责可以同掌讽喻规谏,谏官有权监督大臣。此后,谏官的主要对象则改为官员,出现了“台谏合一”的趋势。据此可知,宋代
A.监察机构日益多元
B.吏治腐败问题较严重
C.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D.规范官员的选择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两汉时期,存在着以谏(议)大大为代表的大夫类束官和以侍中为代表的侍从类谏官。下表为两者的官秩变动情况。造成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谏(议)大夫侍中
西汉八百石六百石
东汉六百石比二千石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选官制度的演进
D.儒学地位的上升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秦与西汉时期,御史大夫作为监察长官,同时又是丞相的副职,受到丞相的统制,因此,监察机构的设置与管理,或由丞相决定,或由丞相参预其中。隋朝废除(御史台)台主任命御史台官署的制度,改由三省长官推荐,或由中央吏部考核任命,皇帝直接命令圈点。唐高宗永徽年间(649—655年)后,监察御史“多是敕授”。到了宋仁宗时,他规定宰相所荐举的官吏及宰相的亲故不得出任御史,而由皇帝亲自任用和掌握,直接对皇帝负责。职权上,秦汉时期,监察官无权处置违法失职的官吏,只有上奏或呈报丞相或州郡长官查处。随着监察官吏权力的不断增大,监察官渐次有了部分的直接处分权。……宋朝御史台有权传讯违法失职官吏,复审大理寺审理案件。明朝巡按御史可以直接查处违法失职官吏。

——据张立武《试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借鉴意义》整理

材料二 在(古代希腊的斯巴达,尽管采取奴隶主贵族的专制,但行使司法权的监察官形成了对最高权力享有者“王”的有效制约。在任何一个王出征的时候,都有两个监察官跟随着他,监视着他的行踪。监察官有权对王进行刑事审判。亚里士多德指出,在雅典,监察官们的权柄如此之大,以至国王也不得不讨好他们。……在雅典,司法的权力制约功能就更加明显,高级官吏从选任到离职都必须接受严格的审查。

——摘自孙永兴《论西方早期社会的司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希腊监察制度与古代中国的不同,并分析形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洪武十五年(1382年)十月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定员110人,职纠内外官员。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明代还建立御史出使巡按地方的制度,出巡之官受皇帝之命,还可兼管地方其他事务,明代还将地方分区监察与中央按系统监察相结合。

给事中制度是独立于都察院之外的另一套监察体系。明初统设给事中,洪武六年(1373年)始按六部的建制分设六科。洪武十年隶承敕监,十二年改隶通政司,十三年置谏院,成为独立机构。凡大臣奏章发下,分类抄出,其有违误,则予驳正。对御史、给事中违法失职行为的处罚也是极为严格的,“若知善不举,见恶不拿,杖一百,发烟瘴地面安置”。同时也对忠于职守的御史、给事中给予奖励。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到19世纪,在中小资产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英国议会又历经三次议会改革,进一步完善其监督英王和政府及司法机关的职能。……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议会、国会)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议会监察专员署是一个独立机构,其职责是:受理公民投诉、监督政府机构及其工人员。

——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实施监察的重要举措并归纳明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监察体制与英国近代监察体制的异同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