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由御史和言谏两部分组成。御史的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官员主要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职责。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由此可见言谏制度
A.发展轨迹和专制制度强化趋势呈相反方向
B.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
C.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主要手段
D.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求
2021-12-21更新 | 157次组卷 | 4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新疆预科班)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明朝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至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明清时期还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疏略》

材料二   西方国家的问责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西方国家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

——《西方官员问责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明清时期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东西方监察制度对当今监察工作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御史一职早在战国时期出现,其职事主要是掌管国王身边之事务,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东汉光武时,御史中丞在朝会时专席独立而坐,其他官员是站着讲话的。材料反映了
A.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古代监察官员位卑权重
D.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2018-11-0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泰州中学、宜兴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度独立练习(10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汉武帝时期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负责地方监察事宜。东汉时期的刺史,已不再如西汉时一般平时巡行、岁末进京,而在州内拥有了常驻治所,皇帝也时常诏令刺史参与平乱、水利等事务。州从西汉初置时的监察区,最终演变为郡国之上的一级行政区。这一变化
A.适应了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B.埋下了地方军阀割据的隐患
C.提升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D.解决了王国问题带来的威胁
2022-04-13更新 | 25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注重对官员的选拔和对权力的监察制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历史中,选官制度一直在发展创新。在察举制下州郡长官获得重大的选官权力,举主与被举者之间往往结成密切的依附关系,后者成了前者的“故吏”,还承担着一些封建义务。但随着考试之法的建立以及这一环节的日益重要,情况就在逐渐变化。地方长官提供给被举者的,已不是举后即可得到的官位,而只是一个考试机会。行官与否,在于应试者的个人才学;而擢第与授官,则是中央的权力。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经历了悠久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制度和严密的法律体系。……由于监察主要以官为对象,因此在官僚制度取代世卿制度以后,监察制度才获得了独立的发展。……凡属立法、人事、行政、经济、军事、司法、文教、礼仪、祭祀等均纳入监察的职掌范围。正是由于监察机关对国家的稳定起着一定的作用,历代统治者均极为重视。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代与魏晋的选官制度分别是什么?概括唐代科举制在选官方面有哪些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021-11-1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朝建立之初,中央派遣监察御史对地方进行不定期巡察。贞观元年(627年)创设了按道巡察制度,依“山河形变”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官员进行定期分道监察。这一变化表明
A.监察区逐渐发展为行政区B.中央监察地方渐趋制度化
C.藩镇割据的局面必将形成D.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精细化
2022-05-20更新 | 580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朝前期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官员巡回监察,“御史出都”对地方有巨大的震慑作用。唐中后期,巡使地方使臣演变为常驻地方使臣,集行政权与监察权于一身,自己监察自己。这一变化的影响是
A.最高监察机构名存实亡B.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
C.中央对地方监察权力弱化D.官吏贪腐现象得到有效整治
8 . 给事中本来是言谏官,掌侍从规谏,无弹劾监察之职。宋朝之后,给事中开始拥有监察功能。明朝六科给事中职能进一步变化,转为监察官员,成为钳制六部的独立机构。给事中职能的变化
A.推动了权力中枢的异化B.保证了中央决策的正确
C.促进了监察程序的规范D.抑制了宰相权力的膨胀
2021-05-10更新 | 1581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不断发展日渐完善。阅读材料

材料一 唐代御史台总管全国监察,内设台院、殿院和察院。一台三院分别管理内部事务、监察中央与地方百官,甚至设狱、审判。特别是对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监察加强,御史有权列席尚书省会议,“监其过谬”。对州县二级地方行政组织则采取分为“十道”监察区为主的巡视监察。御史大夫“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台院)侍御史主要掌纠举百僚及入阁承诏、知、推、弹、杂事;(殿院)殿中侍御史掌殿廷供奉之仪,检查朝班时百官之仪态行履;(察院)监察御史“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大府出纳皆领焉”。

——摘编自李孔怀《汉唐明三代行政监察体制比较》

材料二 唐代御史台三院职能向察院的集中自宋朝开始、元朝完成。明初的御史台已成为察院的代名词。1382年,朱元璋罢御史台,置都察院(即大察院,有总览都察之意),负责察纠京城内外百官。另创设六科给事中制度,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既强化了对六部的监察,也适度分割了都察院的职权。清初承袭明制,都察院和六科机构分置;1723年,雍正帝将六科“始隶都察院”,至此,中央监察系统合而为一。

——摘编自谢文乐《民国时期国家监察院与中国传统监察制度的比较研究》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述唐代监察系统的职能分工及其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监察系统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影响。
2021-12-0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初文书写道:“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宗时期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57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
A.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C.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
D.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
2019-09-05更新 | 222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