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体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设计。中国古代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相分离,直接从属于中央监察机关。中国古代监察范围宽泛,如汉初的《监御史九条》中,监察有讼者、盗贼者、伪铸钱者、非所当服者等。弹奏对象既可纠弹“官非其人”,也可议奏言“政非其理”。据统计,清代科道官共上奏疏687篇,其中弹勒之疏约占30%,言事之疏约占70%,许多事项实际上都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一般事务。中国古代的监察不仅“劫”,还有“举(荐)”,其功能是罚赏俱有。此外,古代监察在违法犯罪发生之前就介入”事前监察”。在帝国政体下,监察的独立只能是外在的、相对的,而依附皇权是内在的、绝对的。

——摘编自艾永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中国监察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监察权”的概念,至今仍为理论界和我们的法律法规所采用。监察权必须独立的思想,则是孙中山监察思想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亦是他长期一贯的思想。同时,他主张监察权是由国民大会授予的,必须对国民大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权应当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一样独立,主张建立立法、行政、司法、考选和纠察“五权分立”的政府架构。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他民权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国情,“集合中外之精神”,达到了同时代人所难以达到之高度。

——摘编自王晓天《孙中山的监察思想》

材料三   新时代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对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发展。中国的监察体制改革正逐渐步入深水区,面临着一系列需要探索实践的国境。从斯大林开始,苏联监察体制逐渐失去效力,导致苏联出现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国的改革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从监察职能延伸、监察主体的合理构建、纪法与法法的街接以及权力监督格局上进行路径创新,进一步提升国家腐败治理能力。

——摘编自聂应德、付扬《试论我国监察体制的创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监察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重视监察体制建设的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2-05-29更新 | 376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 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古今中外人类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它一直在拷问着人类的政治智慧。

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社会巨变的战国时期。各国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各国实行“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为监察制度的萌芽创造了条件,但变革也在政治上滋长了严重的不法行为和腐败现象,检举和纠察官僚已十分迫切和必要。自春秋以来,人们已开始认识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彰)也”.墨子认为“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法家则明确提出“以法治吏”,主张打破“刑不上大夫”的旧观念,实行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事断于法”原则。诸子百家的治国治官理论,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阐明了惩官治吏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摘编自曹春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

材料二: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适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三: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历代封建王朝重视监察制度建设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3 . 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秦朝建立了自上而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百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伟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
(2)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哪些经验教训?
2020-12-0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监察制度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制度,我国从古至今都非常注重监察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是适应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而建立起来的。两汉时期,朝廷设立各级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监察机构开始独立于行政系统。监察官员的品级比相应行政官员的级别低,但职权较大,如隋朝御史大夫为从三品,但其监察范围包括公卿宰相和各级官员。唐朝以来,各朝推行“检举、控告、采访调查、深入部门定期检查、重大政治活动亲临现场督察以及考课督察结合”等方式,以保证监察效能的实现。宋代设立监司、监州,完善地方监察体系。清朝不仅在全国设十五道监察御史,还规定都御史统辖省按察使。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国要有国法。”1982年,全国90%左右的县团级以上党委建立了纪检机构,国务院各部委都基本设立了纪检组织。是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批机关、监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其监督;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1986年,国家监察部成立后,各级地方政府行政监察机关迅速建立起来。

——摘编自谢撼澜、谢卓芝《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建设的进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我国监督制度建设的意义。
2020-01-0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监察官在行使监察权力时,一般说来不仅不受同级乃至上级行政长官的干预,也可以不受上一级监察长官的左右。隋唐时期,其独立性更加明显,一般御史在执行监察任务时,不仅不受任何官员的约束,甚至连御史台长官也无权过问,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且可以闻风奏事。清代还规定“御史言事,不先自台长”。

——摘编自张立武《试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古罗马监察官制度从公元前443年到公元前22年一共持续了421年。一般认为监察官制度在苏拉独裁期间被废除,因为在这近十年间没有作过人口普查。尽管后来在庞培和克拉苏任执政官期间,监察官制度又被恢复了,但其权力受到保民官克劳狄制定的一项法律的限制。该法律规定,监察官必须遵循特定的程序才能把某位元老驱逐出元老院,同时两位监察官必须就此处罚达成一致意见。庞培第三次担任执政官期间废除了该法律,但监察官的权力和影响再也无法恢复。随后的内战期间没有再选举监察官,公元前22年以后,罗马不再设监察官。

——摘编自李阳华《古罗马监察官制度及其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相比,古代罗马监察官制度的不同
2019-12-2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了负责监察百官的“小宰”和“大宰”之职。汉代出台了专门的监察法规《监御史九条》《刺史察举六条》等,中央监察权由御史大夫执掌,御史大夫有权监察丞相;汉武帝时将全国分成十三部州,每州派刺史一人负责监察。自魏晋之后,监察主体机构与行政机关分离,独立建署直至清朝止,均由皇帝直接领导。唐代有专门的监察法规——《六察法》,此外,《唐六典》《唐律·职制律》等也包含了监察立法的内容。中央监察机关为御史台,监察御史为正八品上,有权监督六部尚书,奉旨巡案,气派震慑州县。元、明、清时期,监察制度得到了充分发展,监察系统组织高度统一、完整与合理。古代监察制度曾是反击官员腐败的利器,但其发展与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是同步的。

——摘编自崔永东《中国传统监察制度的特点与价值》等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受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治理论的影响,孙中山参与制定并颁布的《临时约法》规定了国会对行政权力享有监察权……民国初年,大总统任命国务员、外交大使、公使、宣战、靖和、缔结条约、宣告大赦等非经国会同意无效;对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参议员20人以上连署提出弹劾,经参议员五分之四以上出席,出席人数四分之三以上同意,弹劾可成立;对国务员有失职或违法时,由参议员10人以上连署提出弹劾,经参议员总数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人数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可成立弹劾。国会可以提请政府对有受贿或违法的官吏进行查办,并将查办结果呈报参议院。

——摘编自黄泽南《民国初年的监察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民国初年国会对行政权力行使监察权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监察制度形成的背景。
2019-01-2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重庆市部分区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监御史,……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汉书·百官表》

材料二   每州设刺史一人,由皇帝直接任免。汉武帝颁发六条诏书规定了刺史的职责。六条诏书的内容有:“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六条,二千石连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

——陈长琦《汉代刺史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御史大夫的职权,并指出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监察制度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