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元初,朝廷商议裁撤按察司。有大臣认为“各路州郡去京师遥远,贪官污吏侵害小民,无所控告,惟赖按察司为之审理。若指为冗官,例罢去,则小民冤死而无所诉矣。”最终朝廷依议保留了该部门。这说明按察司有利于
A.强化君主专制B.提高行政效率C.约束行省权力D.促进吏治澄清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我国古代监察体系初步建立。魏晋至隋朝,御史台是国家最高监察机构。唐朝设立了台院、殿院、察院,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监察系统,此外,还建立了系统的谏官制度。宋代沿袭唐制,又在地方上的州内设通判监察行政,设提点刑狱司专司刑讼,设转运使监督财政,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明朝初年,中央台、殿、察三院合并为都察院,同时,设置独立于都察院的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活动,科道并立,地方设按察使司。清朝形成了“科道合一”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至此,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实现了高度的严密统一。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监察权力来源于皇权。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虽然具有其独特性,但也难免会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具有其局限性。

——摘编自高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探析》

材料二   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西方现代监察体制的核心,最具权威性与代表性。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以教育、防范、惩处为手段,以保护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政治权力为目标的反腐败机制。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监察制度效能差异的主要原因。
3 . 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材料中提到的官员最有可能是
A.丞相B.御史大夫C.郡守D.刺史
2022-02-2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黄河双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由御史和言谏两部分组成。御史的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官员主要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职责。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由此可见言谏制度
A.发展轨迹和专制制度强化趋势呈相反方向
B.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
C.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主要手段
D.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求
2021-12-21更新 | 157次组卷 | 4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中央设御史大夫,下设两丞,御史丞和中丞。御史大夫“内承本朝之风化,外佐丞相统理天下”,其“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御史大夫每朝会则“举不如仪者”,并与侍御史、监察御史察举非法,分别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吏,对官吏的所有违法案件均有权直接进行案问。御史中丞,“在殿中兰台,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摘编自林泰《汉代行政监察制度初探》

材料二   唐代行政监察范围广泛,既察事又察人。既察事前事中又察事后。在中央,有监察御史专察尚书省六部。《唐六典》规定:监察御史,若在京都,则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御史台还可对尚书省的会议进行监察,监察尚书省的会议是否有过错。监察御史有权监察地方的考课、户口、籍帐、赋役、农桑、仓库、屯田、铸钱、财政收支和判决囚徒等方面。还加强了对礼仪、军队、治安、馆驿、选举等方面的监察。

——摘编自钟贞茂、钟骏树《唐代行政监察制度的历史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唐时期行政监察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唐行政监察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史记》记载,秦统一中国后在中央置御史府,设御史大夫以掌握天下文书和监察;在地方各派一名御史常驻,称“监御史”,表明其从中央御史系统派生而来,并有专门官署“监府”,负责监察郡内各项工作。这一记载说明秦朝
A.社会秩序较为稳定B.监察体系相对独立
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通志略•职官》中记载:“(汉刺史)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岁尽诣京都奏事。”这表明,刺史的设置(     
A.有利于发现优秀人才B.维护了地方上的治安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严格规范地方刑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从汉朝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到唐代台谏相辅,到宋朝演变为台谏合一的体系,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谏官的谏诤职能。这种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B.避免造成机构的重叠
C.为提高政府办事效率D.提高监察制度的权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A.什五连坐B.郡县行政C.刺史监察D.皇权独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汉官典职仪》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御史大夫B.郡守C.州牧D.刺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