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自唐以降,封建国家监察机关一直是台谏并列,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给事中(谏官)负责规劝皇帝。明代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清代雍正帝将给事中合并于督察院,二者职权范围共通,稽查信息共享。这一过程
A.提升了监督稽查效率B.避免了国家决策失误
C.扩大了司法职权范围D.适应了皇权变化需要
2022-05-09更新 | 23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定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朝建立之初,中央派遣监察御史对地方进行不定期巡察。贞观元年(627年)创设了按道巡察制度,依“山河形变”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官员进行定期分道监察。这一变化表明
A.监察区逐渐发展为行政区B.中央监察地方渐趋制度化
C.藩镇割据的局面必将形成D.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精细化
2022-05-20更新 | 589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夫纠察之官,是持邦宪,耳目之任,以司君听。”据下表可推知,唐代
时代监察官事迹
唐高祖万年县法曹孙伏伽诚直,指陈得失,无所回避,被提拔为侍御史
唐太宗待御史张行成“纠劾不避权威”,为官员所忌惮
唐代宗苏州刺史李筠觐见代宗“敷奏样明,不事权贵”,留任御史大夫

A.监察制度已逐渐完善B.监察利于推动社会治理
C.监察职能发生了变化D.监察官员社会地位尊崇
2021-12-1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宋朝之前,中国监察制度都是台谏分立的。台院御史的主要职权是监察百官的违法行为,打击贪污渎职;谏院谏官掌管规谏讽喻,监督君主。自宋朝开始,御史和谏官开始合一,都以弹劾官员为主。这一变化
A.形成了严密的监督体系B.提高了行政效率
C.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D.有利于加强皇权
2021-10-08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九师联盟2022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朝前期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官员巡回监察,“御史出都”对地方有巨大的震慑作用。唐中后期,巡使地方使臣演变为常驻地方使臣,集行政权与监察权于一身,自己监察自己。这一变化的影响是
A.最高监察机构名存实亡B.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
C.中央对地方监察权力弱化D.官吏贪腐现象得到有效整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武帝初置司隶校尉时,曾遭到诸王贵戚的反抗,于是皇帝派给司隶校尉一千二百名徒兵,“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郡国,无所不统”。后来朝廷感到司隶校尉权势太重,又剥夺了司隶校尉统率徒兵权。上述变化反映出
A.皇权与诸王矛盾的弱化B.司隶校尉监察权丧失
C.汉武帝统治思想的反复D.君主集权的不断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治所。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监察区域职能的转变B.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C.刺史监察功能的强化D.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最初,“谏官掌献替,以正人主;御史(台)掌纠察,以绳百僚”。北宋徽宗时,谏官“凡朝政阙失,悉许论奏,则自宰臣至百官,自三省至百司,在非其人,事有失当,皆得课正”,台官“凡官司稽违,悉许弹奏。则宰臣至百官,自三省至百司,不循法守,有罪当劾,皆得纠正”。这一变化
A.细分了台谏职权B.维护了朝廷纲纪C.钳制了皇帝权力D.有利于吏治清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封驳制度的发展情况变化表,据此可知
朝代记述
由丞相“封还诏书,因奏封事”
由门下省掌管,对有失宜诏敕可以封还,有错误者则由给事中驳正
复唐旧制
罢门下省长官,诏敕有不便者,由六科给事中驳正(掌印长官都给事中为正七品)
给事中与御史职掌合并,此制遂废

A.封驳制度是历代皇帝标榜“明君圣主”的手段
B.封驳制度的变化体现了皇权逐步受到制约
C.掌管封驳权力的职官位高权重
D.封驳制度对避免政令失当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021-10-1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砀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的御史台以御史大夫为主要长官,御史中丞为副职,“掌持邦国刑究典章,以肃正朝廷”。御史台之下辖有台院、殿院、察院。台院的御史官位仅为从六品,但其职掌是创举百宫,参与审判,对官员弹不必经御史台长官同意,有权直接向皇帝奏参。殿院殿中御史,从七品下,“掌殿廷供奉之仪,京畿诸州兵皆隶焉”。此外,还负责推按狱讼,监察、巡视京城仓库和驻屯京师的诸卫及禁军。察院监察御史,正八品下,主管分察巡按州.县,“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出巡时的声势相当显赫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都察院为清代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其所属执行监察任务的机构有六科给事中、十”五道监察御史等等,科道官可“创动百司,辨明冤枉,及一应不公不法事”。弹动的对象有“皇子、诸王及内外大臣官员”。

——摘编自刘战<试论清代的监察制度》

材料三.早在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一周年大会上就指出,纠察权,专管监察弹劾的事。这个机关定要独立……”.监察院仅对国民大会负责,总统无叔干预监察行使职权……1924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率先建立党的监察机构及中央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从而在党内组成了条块结合的党员监察网。19258月,在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不久,即宣告监察院成立。

——摘编自余信红《民国时期的监察制度评析》

材料四   中国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在1950年工作任务中提出要收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工作的理论与法规以作监察人员学习的资料,决定在中央一些部门内聘请工作人员担任该委监察通讯员。1953年政务院通过了《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设置人民监察通员通则》,其中规定“人民监察通讯员应每3个月至半年向其原推选单位的群众报告工作一次”。监察通讯员监察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正之风、贪污腐化等行为现象。至195410月,全国已发展了十万多人民监察通讯员。195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监察委员会,领导行政监察机构开展工作。

——摘编自邬思源《新中国初期人民监察制度及其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监察体制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清代到民国前期监察制度发生的变化,说明出现这些变化的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监察制度的历史意义。
2021-06-10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