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227 道试题
1 . 自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加速,同时出现了反全球化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33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1936苏联模式的形成
1944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关贸总协定签署
1956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材料二   令人震惊和值得深思的是西方国家既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又是反全球化的主阵地,西方国家反全球化的主要群体是担心失业,担心丧失福利,害怕经济利益受损的弱势群体。

——王晓梅《西方国家弱势群体“反全球化”的根源》

……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部分发达国家反全球化,由民间变为政府牵头,英国脱欧、美国退出TPP、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都说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成为反对全球化的推动力量。

——姜少敏《经济全球化、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力量的博弈过程、现状与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经济发展的变化,并指出影响这些变化的重大事件或现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国家“反全球化”力量的变化和原因,据此谈谈你对“反全球化”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多边外交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在加强同联合国的关系的同时,积极发展与欧盟、东盟、世界贸易组织等各类国际组织的关系。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A.外交政策发生战略性调整B.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确立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024-06-04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74年,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创立,其研究视角和会议组织长期为西欧国家主导。二战后,该会议中的亚非学者不断增多,举办地也开始更多倾向于非欧洲国家,并于1973年更名为“亚洲和北非人类科学国际大会”。这些变化(     
A.得益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B.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产生
C.反映了国际秩序的发展趋势D.加剧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清朝官方的基层治理系统逐渐失灵,以乡绅为中心的团练组织成为应对社会动乱的重要力量,民间治理系统开始一枝独大。晚清时期,各种社团逐渐出现,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充当了重要角色。由于内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近代中国的基层社会治理对象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各种各样的新对象涌现。外国势力和新式武器的流入也使原有对象变得更加复杂。清末新政时期,民事开始从刑事法律中独立出来,同时出现了专门法律,基层治理呈现法制化趋势。在地方治理中多地出现多数人参与纠纷、矛盾、冲突的协调和解决的现象。比如1904年5月13日,《岭东日报》报道了广东省澄海县蓬洲所陈氏模仿“自治”的方式,召集宗族成员协商防止赌博的方法。

——摘编自温建钦《近代基层社会治理出现转型》

材料二 土地革命时期,乡村苏维埃政权成为根据地基层政权。苏维埃政权实行普遍选举制度,并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规范的选举程序和合适的选举方法。针对农民对土地的迫切需求,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了土地革命,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乡村苏维埃政权“是我们党建立自己的基层政权的最初尝试”。

——摘编自李增元、伍娟《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基层治理的百年探索历程及基本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基层治理的重大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苏区基层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印度原始佛教追求涅槃,主张修行实践,不拜偶像。魏晋至隋唐期间,佛教杂糅了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的轮回学说变成了天理轮回、报应不爽的理论。对涅槃超脱的追求变成了对来世幸福的追求,修行实践变成了布施求福。这种变化说明(     
A.封建礼教观念受到冲击B.隋唐统治者重视佛教
C.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D.佛教遭受毁灭性打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封建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这就决定了以庄园的土地划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部分的特征。领主自营地主要由服劳役的封建依附农民耕种,这些农民有不少是农奴。封建主派管家监督农奴耕种,并在庄园上修建仓库、马厩等生产设施,还备有耕畜和一些农具。自营地上的收获全归封建主,农奴靠耕种自己的份地维持生活。农奴份地的所有权也归封建主,农奴子弟继承份地要向封建主缴纳继承金。

——摘编自吴于僮、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欧洲贵族的收入主要来自以下几种渠道:一是领土的地主权使领主获得了土地封建所有权,据此他可以把领地变成一个个庄园,使用农奴来进行耕种以获得丰厚的收入。二是在领地内行使行政权和司法权,这同样可以成为一种经济来源,例如通过收取罚金和司法审判费。11世纪后,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民影响很大,农民要向领主缴纳货币地租,数目越来越多,有时甚至取代了部分或全部劳役地租,这使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动,但并未减轻甚至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在西欧大陆上的有些地区,农民组成公社进行斗争,从封建主那里取得写明农民负担数额的证书。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西欧庄园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西欧庄园经济的发展趋势并概括引发其变化的原因。
2024-04-0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我国封建时代的选官和用人制度,一方面,要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力量的发展现状相适应;另一方面,又要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发展服务。用人制度是否得当,关系到封建王朝的兴衰。
回答下列有关历代选官用人制度的问题
(1)汉唐分别推行什么选官制度?这两朝选拔官员的途径分别是什么?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
(2)汉、魏晋南北朝、唐在选官标准上先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3)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的选官用人制度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4-04-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涟水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分认定模块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编钟,作为西周王室王权的一种象征,是礼制最好的体现。按照西周王室对雅乐的正规要求,编钟必须具有宫、商、角、徵、羽这五个正声。可是,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编钟却打破这一传统,出现没有角音的乐器,而且这种乐器的音调正与当时山西地方的民族歌调相对应,成为地方歌调的一种体现。这一变化(     
A.弱化了尊贵卑贱的等级差别B.得益于国民艺术素养的提升
C.印证礼器向世俗转化的过程D.体现了中央集权弱化的趋势
9 . “社”本义指土地神,社祭本起源于民间社群,但在分封制下,“社”变为贵族的保护神,主持社祭是贵族的专利;战国时期,立社、祭社又成为民众普遍参与的事情。这一变化说明战国时期(     
A.土地私有逐渐确立B.百家争鸣兴起
C.社会转型趋势明显D.重视社祭活动
2024-03-06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暨东北三省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新民说》,鼓吹个人从各种共同体中解放出来,成为现代民族国家强盛所要求的健全“国民”。到五四时期,“新民”说被“新人”说取代,“新人”是“人类中的一个人”,而不是“国家”中的一个“民”,陈独秀甚至明确提出“国家也不过是一种骗人的偶像”。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民众民族主义意识空前高涨B.中外文明融合趋势逐渐加强
C.知识界对西方文明有所反思D.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思想主流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