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朝前期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官员巡回监察,“御史出都”对地方有巨大的震慑作用。唐中后期,巡使地方使臣演变为常驻地方使臣,集行政权与监察权于一身,自己监察自己。这一变化的影响是
A.最高监察机构名存实亡B.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
C.中央对地方监察权力弱化D.官吏贪腐现象得到有效整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汉武帝初置司隶校尉时,曾遭到诸王贵戚的反抗,于是皇帝派给司隶校尉一千二百名徒兵,“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郡国,无所不统”。后来朝廷感到司隶校尉权势太重,又剥夺了司隶校尉统率徒兵权。上述变化反映出
A.皇权与诸王矛盾的弱化B.司隶校尉监察权丧失
C.汉武帝统治思想的反复D.君主集权的不断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最初,“谏官掌献替,以正人主;御史(台)掌纠察,以绳百僚”。北宋徽宗时,谏官“凡朝政阙失,悉许论奏,则自宰臣至百官,自三省至百司,在非其人,事有失当,皆得课正”,台官“凡官司稽违,悉许弹奏。则宰臣至百官,自三省至百司,不循法守,有罪当劾,皆得纠正”。这一变化
A.细分了台谏职权B.维护了朝廷纲纪C.钳制了皇帝权力D.有利于吏治清明
4 . “夫纠察之官,是持邦宪,耳目之任,以司君听。”据下表可知,唐代
时代监察官事迹
唐高祖万年县法曹孙伏伽诚直,指陈得失,无所回避,被提拔为侍御史
唐太宗侍御史张行成“纠劾不避权威”为官员所忌惮
唐代宗苏州刺史李栖筠觐见代宗“敷奏祥明,不事权贵”,留任御史大夫
A.监察制度已逐渐完善B.监察官最受皇帝重视
C.监察职能产生了变化D.监察有助于社会治理
5 . 给事中本来是言谏官,掌侍从规谏,无弹劾监察之职。宋朝之后,给事中开始拥有监察功能。明朝六科给事中职能进一步变化,转为监察官员,成为钳制六部的独立机构。给事中职能的变化
A.推动了权力中枢的异化B.保证了中央决策的正确
C.促进了监察程序的规范D.抑制了宰相权力的膨胀
2021-05-10更新 | 1585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