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代前期,中央政府设置录事参军负责地方州县的文案覆察及行政监督、唐中后期录事参军的职责重点则转变为督察私盐贩卖、监临征税与专判州府财政等事务。据此可推知,唐中后期(       
A.监察体系不断完善B.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得到平衡
C.中央财政出现危机D.监察官员的职权进一步明确
2022-05-09更新 | 197次组卷 | 4卷引用:高频考点15监察与谏议-【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反映了秦汉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文献文字记录
《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
《汉旧仪》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
《通典》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汉书·百官公卿表》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A.秦汉时期杜绝了地方官员的腐败行为B.秦汉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管理
C.秦朝时开创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制度D.秦汉时期地方的监察官员位高权重
2022-03-11更新 | 177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2022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五)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洪武十五年(1382年),罢谏官,设六科给事中,以监察六部。都察院名义上是最高监察机构,但管不了六科,六科“俱系近侍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如果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的监察御史有不同意见,可以“上疏互驳,皆控御前”,由皇帝做裁决。这说明
①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负责监察官吏
②明太祖掌握监察意见的最终处决权
③都察院和六科分割丞相的监察权力
④六科是都察院的余支机构和派出机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1-07-07更新 | 360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唐代中央重视向以老者为代表的地方民众核实该官员的政绩是否属实;允许地方乡族势力关注地方官员去留或直接干涉地方官员的任免,可以“诣阙”请求官员留任。这些举措
A.有利于稳定基层社会秩序B.实现了国家权力向乡村的渗透
C.改变了地方政务运行程序D.有效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唐代以前,御史“不专言职”;进明代后,御史有了言谏与议政的职能,“凡政事得失,军民利,病,皆得直言无避。有大政,集阙廷预议焉”。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臣关系的对立B.御史地位的提高
C.中枢机构的异化D.监察制度的完善
2022-05-23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秦朝负责巡查地方的监察御史官职虽然很低,但代表着皇帝和朝廷外出视事。监察官员“自皇太子以下,无所不纠”,且可以“风闻奏事”,不受任何机构、官员的约束。这体现出秦朝监察御史
A.分化相权,加强皇权B.风闻奏事,权力无限
C.位卑权重,以小制大D.地位崇高,彼此制衡
2022-03-05更新 | 171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清朝《钦定台规》规定,各地巡视御史自命下之日起,在门上大书“回避”字样,不许见客、不收书,不接纳私办人役、不赴钱送宴会,且限领敕后三日出京,沿途不准停留,到境后不受私书私馈等。这一规定有利于
A.杜绝贪腐现象
B.扩大御史权力
C.提升监察效果
D.促进制度转型
2019-07-15更新 | 744次组卷 | 31卷引用:【市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2019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督抚是清代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也是各省最高监察官。时人指出:“(督抚)所劾不过小官,苟且塞责,大贪大恶反多徇纵”。有些钻营贪赎官员,“遇清介督抚,此辈立挂弹章;遇要钱之督抚,无不适逢其所好”。这反映了当时(     
A.地方官员贪腐之风盛行B.地方监察制度存在弊端
C.中央没有独立监察系统D.国家行政体制遭到破坏
2022-06-30更新 | 165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西汉,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郡国”,郡守“常以春行所主县”,“秋冬遣无害使”审察案情,至于临时突击督察,大多发生于突发的案情或农民起义的发生。如武帝时派绣衣御史去镇压农民起义,派遣司隶校尉“补巫蛊,督大奸猾。"这说明西汉时期
A.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
B.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C.刺史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
D.汉武帝扩大了郡守的履职权限
2018-05-31更新 | 1212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承智班)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在明朝200多年的历史中,多次出现过言官死谏的场景,如嘉靖皇帝沉迷道学不理政事,无人敢劝,在言官的进谏下未做出过于出格之事。言官这些行为
A.说明言官政治地位普遍提高B.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
C.出于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信念D.表明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
2021-03-28更新 | 375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