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谏官是中国古代专门谏诤和讽议皇帝言行的官员。唐代的谏官属于门下省,他们随从宰相身旁,称“谏议大夫”“拾遗”“补阀”等。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议机构一谏垣,且谏官不准由宰相荐举任用,谏垣逐渐形成与政府对立之形势。这一变化说明
A.谏官是对宰相负责的行政官员
B.谏议机构与政府分权制衡
C.谏官有利于提高了宰相的权威
D.宋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秦汉时期,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一身二任,既为监察长官,又为丞相助手,从属于丞相。魏晋时期,统治者则使御史台超然于行政之外,构成新的监察体制。这一变化
A.旨在强化君主专制权威
B.体现以小制大的治理模式
C.实现专制下的权力转移
D.有效地制约了丞相的专权
2018-12-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县中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元朝初年,行御史台对行省官的纠劝,常常引起行省官的反纠劾,行御史台官因纠劾行省官而反遭诬陷和人身迫害的现象也较为常见。后来,元世祖正式下达诏令:“行御史台勿听行省节度”,行御史台官遭行省迫害的情形才逐渐减少。这一变化表明
A.行省成为行御史台监察重点
B.行御史台代表着中央控制行省
C.元朝初年地方监察制度逐渐完善
D.行御史台与行省长期紧张对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秦汉时期,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一身二任,既为监察长官,又为丞相助手,从属于丞相。魏晋时期,统治者则使御史台超然于行政之外,构成新的监察体制。这一变化
A.实现专制下的权力转移
B.有效地制约了丞相的专权
C.旨在强化君主专制权威
D.体现以小制大的治理模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代御史大夫为副丞相,主管监察。唐代设御史台,实行三省、六部、一台的政治制度。御史台分左右御史,分别监察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和州县地方政府。这一变化
A.表明监察权脱离相权而独立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推动了官僚政治体制的形成
D.有利于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以前,历朝监察制度都是谏官对君主言谏,御史对百官纠弹。唐代谏官分属中书、门下两省管理,宋代则谏院独立,谏官言谏失误,不加谴责,谏官言谏对象扩大到宰相等百官。这一变化
A.加强谏官对皇权和相权独立监察的权力
B.加强了君主对百官的控制
C.提高了各级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D.有效的清除官僚系统的腐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中的“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们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为“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
A.选官制度的变化
B.专制统治的加强
C.监察体制的完善
D.建筑艺术的进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人发现,中国古代史上的谏官制度有这样一个变化,由原来主要评议皇帝得失,转变
为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从根本上说明
A.宰相受谏官的制约B.谏官地位高于宰相
C.君主专制程度加深D.宰相地位逐渐下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