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宋初,御史台台官负责言事,谏官负责弹劾;中期以后,台官和谏官都具有监察和管理文武百官、荐举官员、谏诤皇帝、参政议政、参与司法等职责。这一变化表明宋代
A.监察机构内部出现对立B.通过台谏合一强化了皇权
C.监察机构职责分工明确D.台官与谏官丧失监察职能
2 . 西汉对地方的监察最初沿用秦朝的做法,监郡御史每年的10月到朝廷奏事,12月再回到自己的岗位。汉武帝撤销了各郡设置的监察御史,在全国设十三部刺史,刺史每年8月起巡察自己部内的郡国,年底回中央报告工作。这一变化
A.促使监察官开始向行政官员转化B.旨在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C.有助于形成利益相异的钳制关系D.整体改变了监察不力的局面
2020-09-1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的治所,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的“六条问事”。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刺史监察功能的加强B.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
C.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D.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2020-10-20更新 | 380次组卷 | 18卷引用:云南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史料记载,汉初御史、丞相都行使监察职能,察无专区、责任不明;汉武帝时期创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分为十三部州,每刺史察一州,监察对象除“豪宗强右”外,也包括朝廷在地方上设置的俸禄为两千石的官员(相当于郡守)。这一变化体现出
A.刺史制度加强了君主专制B.王国问题依然客观存在
C.地方命官完全受控于刺史D.汉代监察体系逐渐趋于完善
2020-10-1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代中后期,节度观察使成为道一级地方行政长官,并拥有司法权。到五代时期,节度判官和观察判官并称为“两使判官”,代表节度观察使具体承担了对州县司法案件的审复工作,改变了唐初州县案件直接上报朝廷、由刑部进行审复的司法程序。这种变化
A.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B.扭转了武夫乱政的割据局势
C.适应国家法制化运作的需要D.促进了司法审复程序的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唐代之前,监察官监督普通案件的审理,纠正冤案错案。到了唐代,监察官可以参加三司推案(即刑部侍郎、大理寺卿和御史大夫或御史中丞共同审案)。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A.监察领域的不断延伸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D.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朝以前,历朝监察制度都是谏官对君主言谏,御史对百官纠弹。唐朝谏官分属中书、门下两省管理,宋代则谏院独立,谏官言谏失误,不加谴责,谏官言谏对象扩大到宰相等百官。这一变化
A.实现了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型B.加强了君主对百官的控制
C.提高了各级政府工作效率和积极性D.有效地清除了官僚系统的腐败
2020-01-2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武帝元封五年,刺史“假印绶,有常治所”,由使臣性的监察官,变为常住性的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这一变化
A.扩大了刺史监察职权B.取决于惩处贪官需要
C.废止了郡国并存制度D.有利于提高监察效率
10 . 秦至西汉,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职,丞相对监察机构的设置与管理有很大影响;隋朝废除(御史台)台主任命御史台官署的制度,改由三省长官推荐;唐高宗永徽年间后,监察御史“多是敕授”。这一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A.监察官员职级提升
B.监察权力的扩大
C.有效地削弱了相权
D.皇权得到了加强
2019-11-0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0届高三8月摸底考试历史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