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天子和诸侯都建立了“三朝”制度,其中的“外朝”是指天子“大询众庶之朝”,即国家在面临重大的事件时向普通民众咨询意见、宣讲政令的集会,这种咨询活动就具有政治协商性质。秦汉以后,随着皇权专制体制的确立,“朝议”制度就逐渐成为国家决策的关键形式,有争议的当朝议论,谓之“廷议”,有些事皇帝不在朝会中提出,而“下其议”于一定范围的官员,谓之“集议”。东汉末年,面对外戚宦官的专权,群聚京师的太学生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清议运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典论,标志着“清议”成为体制外的知识分子表达政见的一种方式。唐代谏官制度得以成熟和完备,唐太宗积极倡导,使谏译成为风气,犯颜直谏的事例屡见不鲜。宋代以后,谏官制度逐渐变异衰微,谏官制度到明清时已名存实亡。

——摘编自卢兴、吴倩《中国古代政治协商传统的思想内涵与基本特征》

材料二   随着形势的急剧发展,中共对建国程序作出重大调整,“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成为新的选择。可见,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这一代表民意的特殊形式,集中体现了广泛的人民民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取得了合法地位。《共同纲领》规定国家政权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这就决定了“政协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过渡性。当1952年底新生政权已基本巩固,进行全国普选进而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方面条件已基本具备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呼之欲出了。

——摘编自覃敏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政治协商”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 . 古代中国政区演变的历史,即是一部政治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历代政区设置的演变


——据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


结合古代中国“政区设置”的变化,说明政区演变的历史是一部“政治史”。
2020-09-03更新 | 2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9月校际联考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认为:唐代社会之所以能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政治制度的高度自我完善机能是个重要原因,这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以唐朝的政治制度有关史实说一说你的理由。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在论述“唐宋大变革”时,列出如下表格:


——摘编自(日)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围绕“唐宋大变革”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武后长安四年,监察御史弹劾宰相苏味然贪赃,使之贬官。御史大夫李承嘉召诸御史,责之曰:“近日弹事,不请示大夫,礼乎?”众不敢对。至忠进日:“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各得弹事,不相关白(注·即陈述),岂有奏事先咨大夫,”…御史中丞宋璟在则天朝以频论得失,为幸臣所不容,武后曾先后三次敕璟外任,璟皆以“御史中丞非军国大事不当出使,恐不乖朝廷故事,请不奉制”。对此,武后亦无可奈何。

——摘编自储考山、何平立、来可泓《中国政治制度史》


阅读材料,提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予以阐释。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考试大国,也是考试古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广义上的考试。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逐渐形成了包括考试制度、考试观念和行为等方面在内的“考试文化”。中国古代繁荣的农耕经济为考试提供了物质基础。小农经济孕育了务实中庸的思维模式、专制集权的政治体制,这些都影响着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指引着知识分子参与到考试中来,城市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进步又使大规模考试成为了可能。隋唐开创的科举考试,更是因其蕴含的公正、平等、竞争的精神,被欧美国家广泛借鉴,对欧美现代文官制度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这主题拟定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