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自秦代确立监察制度以来,单线垂直的监察体系就初具规模。这种以皇权为中心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的相对独立、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据此,对监察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能够确保古代官僚集团清正廉明
B.确保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科学化
C.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
D.能够促进监察权力独立高效运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宋时,哲宗下诏:“初除转运判官、提举官须实历知县以上亲民人,提点刑狱以上须实历知州或通判人。”意即监司的官员必须有出任知县、知州或通判的经验。该项措施
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
B.强化了各机构之间的制衡
C.能遏制地方官员贪污腐化
D.有助于提升监察官员素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古代王朝为加强对封建官僚的监督,建立了相对独立于行政系统的监察系统,在中央和地方均设置监察官。下列负有监察职能的官职是
A.御史大夫、刺史
B.三司使、刺史
C.监御史、枢密使
D.御史大夫、节度使
2019-02-21更新 | 255次组卷 | 2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理)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据此,下列关于汉代“刺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刺史”地位在郡守之上
B.“刺史”有固定的治理地区
C.“刺史”有监察职权
D.“刺史”受到御史的制约
2019-01-0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新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培优卷I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御史台组织机构完备,长官为御史大夫,其职责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其次是监察机构法定化,御史台和三院的运行依据是《唐六典》,……同时集传统法典之大成的《唐律疏议》成为御史履行职责、纠察犯罪、弹劾百官的主要法律依据……

——摘编自余钊飞《“整肃纲纪、察举百官”的唐代御史制度》

……唐朝初期,统治者为了彰显御史台官员监察职能的重要性,使其能够更好的震慑朝廷百官,行使监察的权利,赋予了御史官特别的地位。贞观初年,御史一职已经成为朝廷官员升迁至宰相要职的阶梯之一。

……谏官便是专职针对皇帝进行监督的监家机构。只是谏官的监察手段是以劝谏的方式来对皇帝进行变相的监督,谏官主要通过言谏的方式来规劝皇帝,来保证皇帝在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或者做出重要的政治决定时,能移做出正确的选择。

……唐代门下省设给事中,主要执掌封驳之事。封驳官是唐代监察制度中对皇权监督的另一个重要机构,与谏官共同组成了对皇帝的监督机构,……封驳主要是通过对皇帝的最终决定进行进一步的审查,选择执行或者驳回皇帝的诏令,以此来对国家的重要决定进行监督审核的监察机构。……也可以说是唐代监察机关的最后一道监察防线

——摘编自马骏《唐代监察制度的历史地位及其启示》

材料二明清时期的“监督”法律规范更加丰富完备,除在基本法典中涉及到行政监督的内容之外,两个时期均仿唐朝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明有《大明套典》《正德会典》《万历会典》;清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度、光绪五部会典,后在光绪朝总汇为《大清会典》。为了明确中央行政各都院的办事规则,清时还制定了六部则例,对中央行政详加规范。明清时期考课监察立法也日益完善。

——整理自孙季萍《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制度评析》


(1)据材料概括唐代对中央权力监督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古代中国对中央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而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下列君主的做法中,最能体现荀子的这一主张的是
A.废除丞相
B.实行郡县制
C.设置刺史
D.到地方巡视
2018-12-0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耀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言官即谏官,监察方式主要是谏诤封驳,审核诏令章奏。齐桓公最早所设大谏一职,秦汉沿用但没有专职机构,至武则天时改置的左右拾遗和补阙应该算是言官制度的定型,宋朝改称正言和司谏,并设置了谏院,以谏议大夫为长官。这种设置
A.利于约束国君的言行
B.威胁到君主专制
C.表明古代民主制萌芽
D.表现了言论自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古代中国皇帝“惧宰官之不修,立监牧以董之;畏监督之容曲,设司查以纠之”。为此建立一套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官僚系统,以下符合此体系的是
A.秦朝御史大夫、宋朝通判
B.唐朝御史台、明朝内阁
C.宋朝参知政事、清朝军机大臣
D.秦朝御史大夫、唐朝中书省

9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封诸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1)请分析,上述西周分封的诸侯共有哪几类?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学焉。……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

——《通典》卷十五

(2)请简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意义

材料三 违旨下乡,动扰于民者,许民间高年有德者,率精壮拿赴京来。

——《大诰》

材料四 (明)太祖严于吏治,凡守令(太守、县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剥皮实草。法令森严,百职厘举。……是可知贿随权集,权在宦官,则贿亦在宦官,权在大臣,则贿亦在大臣。此权门贿赂之往鉴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五 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极力主张“立国之初,当先正纲纪”,用重典惩治“奸顽”。他颁布了《大明律》,加强了对主守官吏凭借职权侵吞国家各项钱粮之类贪污犯罪的惩罚。┅┅监守自盗仓库钱粮的贪污行为,明律规定“并赃论罪”,并于犯官右小臂刺“盗官钱(粮)”字样,耻辱终身,赃四十贯处斩。┅┅为了对贪官形成更大的威慑力量,明太祖下令各州县设立“皮场庙”,在众人围观之下活剥贪官的皮,然后实之以草,制成人皮草袋悬挂在官府门前,以示替戒。但事实上,自明成祖之后吏治腐败贯穿于整个明代。到明朝后期,贿官、胁官等腐败现象比比皆是。

(3)根据材料四,五,六,归纳朱元璋惩治贪官的主要措施。

(4)根据材料请全面分析朱元璋整顿吏治的措施。

2018-10-2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列官职或机构,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秦朝的御史大夫
②两汉的刺史
③北宋的通判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