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名称有些听起来不像常设官员,其名称往往带有动词。比如刺史,“刺”即刺探,其本意为临时派出,后演变为州牧;比如行省长官“行中书省事”,意指临时行使中央特派之事,后变成固定的地方官;比如巡抚,意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巡行变为常设。这表明
A.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具有随意性
B.临时委派的做法杜绝了地方割据的出现
C.监察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主要职责
D.王朝政府注重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2021-01-01更新 | 924次组卷 | 63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的治所,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的“六条问事”。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刺史监察功能的加强B.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
C.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D.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2020-10-20更新 | 379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范县第一中学2019届文科综合模拟试卷(五)历史试题
3 . 据记载,西汉的刺史不仅要熟知国家各种法令,还要穿着特定服饰、坐着专用马车,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由此可知,西汉刺史
A.负责监察辖区外的官员B.可以随意处罚违纪官员
C.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D.拥有位高权重的权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史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有学者认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汉兴,省监不置。惠帝三年,“相国奏御史监三辅。”武帝置刺史,“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而奏事”。这说明
①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②秦与汉监察方向有别,一在中央,一在地方
③秦汉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
④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
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19-04-19更新 | 5158次组卷 | 60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古代中国,君主要想统治一切,就必须依靠官僚集团来实现。同时,君主也需要对内外官僚进行严密控制,这就需要一种督察百官的力量。历代王朝都把监察官员视为防止官吏腐败的最后一道防洪堤,故而对他们委以重任。监察官员是“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关于我国古代的监察体制,理解正确的是
A.标志着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B.实行独立的垂直管理体制
C.上位权力和下位权力相互制约
D.是官僚间权力斗争的产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规定:“大两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通判职官,其诸处知州,亦不得保举见任(现任)通判。”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推动地方军政权力分离
B.使通判绝对服从于中央
C.防止知州受到通判制约
D.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
2017-09-12更新 | 191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范县第一中学2019届文科综合模拟试卷(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创立并逐步成熟的,基本标志是中央专门监察机构的出现和地方监察体系的初具规模,秦设御史大夫,且为副相,在郡设监郡御史监察郡政。汉设御史府,与丞相府并重;丞相遣刺史往地方监察,郡守以下设督邮,负责属地监察。魏晋时御史“台独”立,成为皇帝直接领导的国家专职监察机关,中央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职权有所扩大。唐宋时御史台内分设台院、殿院、察院三个各有侧重、分工合作的系统,在地方则建立起多重监察制。明清时,御史台易名为都察院,官员设置有所缩减,比较简约精干,大体与中央六部和地方十三布政使司行政系统相适应;分工比较明确,各司其职。

——改编自纪宝成《中国古代治国要论》

材料二   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它仍然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监察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太尉
②御史大夫
③刺史
④军机大臣。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16-11-14更新 | 148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