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朝时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但关乎死刑判决等重大问题需由御史中丞(中央监察机关负责人)与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一起,组成“三司推事”,类似近代的特别法庭,并把会审的结果报皇帝审批。这说明唐朝
A.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B.大理寺权力已经旁落
C.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D.司法制度走向近代化
2020-12-15更新 | 122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沁阳市永威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3次周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御史中丞宋璟,常常在朝堂之上评论朝廷得失,为幸臣所不容,武后曾先后三次敕璟外任,璟以“御史中丞非军国大事,不当出使,恐乖朝廷故事,请不奉制”。对此,武后亦无可奈何。这说明当时
A.三省运行机制顺畅B.监察权力相对独立
C.御史制度存在弊端D.专制皇权遭到削弱
3 . 宋代御史台以御史中丞为台长,宰相亲戚和由宰相推荐任用的官吏不得为台长。习惯上,御史中丞弹劾宰相,宰相必须辞职,由副相升任宰相,御史中丞则得以进身为执政。宋代此举旨在
A.提高行政效率B.提升御史台职权
C.加强中央集权D.防止权臣的专权
4 . 唐代谏官职位众多、群体庞大,各谏官通过讽谏、顺谏、规谏、致谏、言谏、直谏等多种形式劝谏君主。这客观上
A.加强了对百官的控制B.使君主的权力得到加强C.保证了政府决策正确D.规避和防范了君主之失
2020-05-17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河南省焦作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新唐书》载,御史台事权高度集中,朝廷百司及地方官员无不在其监察范围之内;而尚书省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据此推断,唐代
A.监察制度有所完善
B.政令畅通得以确保
C.中枢机构发生异变
D.行政职能分工不明
2019-07-18更新 | 746次组卷 | 34卷引用:【市级联考】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高三5月质检(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汉书•酷吏列传》提到的监察官,在申明法纪上,毫不手软,如尹齐为御史,“斩伐不避贵势”。《汉书•张汤传》载,汤为御史大夫,“组豪强并兼之家,舞文巧诋以辅法。”这说明汉代选用监察官的重要条件是
A.敢于向豪强地主挑战
B.必须出身于名门望族
C.具有基层实践的经历
D.谙熟国家的大政方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巡按御史”。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州县官员在巡按御史到来前,“迎跪道旁,倘遇风雨,即知府亦陷膝泥中。”这表明
A.监察机构庞大臃肿
B.监察官员掌握了地方行政权
C.监察官员位卑权重
D.监察制度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017-10-02更新 | 401次组卷 | 34卷引用: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加强对官吏的检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秦汉具有监察职能的官职和机构是(  )
①御史大夫       ②刺史       ③丞相       ④军机处
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