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如汉代刺史是以六百石的职位监察一千石的郡国守相,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
A.意在防范监察官员独断专权B.有利于监察效果的提升
C.体现了皇权下移的开明统治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
2020-12-17更新 | 278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9年河北省唐山市区县联考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范文澜先生曾考证,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考察封国国王,有罪状便奏闻。不法的国王因此受到惩罚。据此推知,汉武帝设置刺史的根本目的是
A.削弱国王势力
B.整肃地方吏治
C.加强中央集权
D.完善监察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时期,监察御史由尚书省负责选任。北宋时期,“宰执勿得进用台官(御史台官员)”,宰相不能荐举“台谏(御史台官员)”“当出(皇帝)亲擢”。这一调整反映出北宋
A.监察官的素质要高于前代B.分化官僚权力以加强皇权
C.宰辅集体领导制遭到破坏D.扩大监察职权以削弱相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代法律规定:监察官员索要收受他人财物,罪加二等;“于各衙门嘱托公事”,比常人罪加三等。这些规定
A.降低了监察官员的政治地位B.有效遏制了各级官员的腐败
C.有利于监察体系的正常运转D.标志着古代监察机制的成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典签是南朝末由庶族担任的地方要职,州镇要事,须典签签署军政长官方能行事。且每年数次回京向皇帝汇报“刺史行事之美恶”,故刺史对其恭敬备至,时人云“诸州惟闻有签帅,不闻有刺史”。这反映出当时
A.典签垄断地方事务B.门阀制度瓦解
C.刺史监察权限受制D.皇权得以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班固在史书中记载: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郡国吏徭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这可以佐证
A.设置刺史有利于君主专制B.监察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
C.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D.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 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台谏官称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宋朝这一传统
A.保证了宋王朝的长治久安B.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力
2020-05-08更新 | 204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美术班)下学期第二次(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东晋时,御史台完全取代司隶校尉,最初御史台无权监察尚书台,尚书左丞承担监察尚书的职责,后来这种对御史台的限制被取消。这
A.容易导致当朝吏治腐败B.保证了监察官员忠于职守
C.反映了监察制度的发展D.造成了政府财政开支增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初设置巡抚,以京官监视巡查地方,深受君主信赖,在处理地方事务时往往事半功倍,可以得到更多授权,更好地统领地方。所以自设立起便注定了向地方官嬗变的“命运”,专制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这体现了
A.君主专制集权强化的要求B.巡抚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
C.地方官不断威胁中央集权D.政府试图不断完善监察体系
10 . 唐朝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监察,曾设立十道按察区(后增至十五道),由于部分按察使由驻在州刺史担任,故而监察事务与地方事务融为一体,“道”逐渐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材料表明
A.加强对地方监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监察官不能由地方行政官员兼任
C.监察制度变革推动了地方机构的调整D.行政官员兼任监察官成历史趋势
2019-11-19更新 | 758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强化训练(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