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宋神宗改革御史台制度,设置吏、兵、户、刑、礼、工六个察案,六案各由一名御史负责,分头对在京官署进行文书核查,纠举其行政过程中的“稽迟违慢”等失误。由此可知,这一改革(     
A.提高了官吏选拔标准B.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减少了中央决策失误D.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现象与图示朝代对应正确的是(     
A.皇帝制度的产生B.刺史制度的设立C.三省六部制确立D.宰相制度的废除
2024-01-0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汉武帝时期,设刺史,刺史“秩六百石”,其主要职能是监察地方官员。《汉书》中有宣帝时期的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风化于众庶”,益州刺史王尊“怀来徼外”等的记载。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贾琮临危受命为交阶刺史,根据当地实情,招抚流民安居定业,免除徭役,诛杀大害,选用官吏。这可用来说明汉代(       
A.国家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B.刺史监察权逐步异化
C.中央与地方矛盾逐步缓和D.刺史的权力逐渐减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自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后,刺史制度成为汉代一项正式的制度。终其两汉,中央不断改刺史为州牧,罢州牧复置刺史,或呈现刺史、州牧并存的局面,直至东汉灭亡。刺史制度的变化(     
A.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B.表明汉代王国问题并未解决
C.反映出汉代中央集权的强化D.说明汉代监察制度日益完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关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监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贪污腐败
B.隋唐时期的御史台主要职责是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C.这种制度在防止腐败、低效,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D.从根本上约束了皇帝的权力,防止了决策的失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据文献记载:宋之前,谏官一般由宰相任用。宋以后,谏官不准由宰相任用,而由皇帝亲自选拔。这一现象
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监察制度完善
C.便于君主改正过失D.君主专制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汉武帝时期,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其主要职责是
A.征发国家徭役B.督办案件C.代表中央教化地方D.监督地方官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为《通典·职官六》中关于御史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出秦汉时期御史的设置
御史之名,周官有之,盖掌赞书而授法令
战国时亦有御史,秦、赵渑池之会,各命书其事,又淳于髡谓齐王曰“御史在后”,则皆记事之职
秦汉为纠察之任
A.进一步完备了中枢机构B.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
C.促进了监察体系的完善D.增强了古代制度的多变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监察官可以风闻奏事,是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中独有的一项规定。东晋南朝、唐武则天、宋代及清代时,都曾允许台谏官风闻言事,并规定所奏涉虚,亦不坐罪。这一做法
A.制约皇权防止专制独裁B.保证了监察工作公平公正
C.防止了官员的腐败行为D.使监察工作失去了严肃性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10 .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以后,巡视制度作为反腐利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古代也有类似的巡视制度,下列官职中,行使这种职责的是
A.太尉B.丞相C.刺史D.参知政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