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为西汉时受封诸侯统计概况。据此可推知
封诸王之子封功臣封外戚
高帝3137
文帝14103
景帝7184
武帝178759
昭帝1186
宣帝631120
元帝48120
成帝43510
哀帝913
平帝2722
A.分封制是西汉立国之本B.汉初异姓诸侯是分封的主体
C.西汉后期政治趋于腐败D.武帝时诸侯势力进一步壮大
2022-05-21更新 | 543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汉文帝在位时,地方官员不可频繁调动,有的官员因为长期在一地做官,甚至把姓氏都改换成他所做的官职。汉文帝这一举措
A.保证了政策相对的稳定性B.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C.抑制了地方官员的积极性D.埋下了七国之乱的隐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王朝建立之初,都面临着在地域与政权组织空前的大国里,如何永久地维持皇室统治权力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统治者需要在现实情势的基础上寻求更为稳定而有效的控制模式;从思想上为新生政权的正当性进行论证,并创建一套适于时宜的理论或学说,以应对原有政治势力的挑战,化解民众的质疑;在实践中修正预选的治国策略,推动.并磨合国家政权机构的运转;在某些关键的历史时刻,仍不得不认真对待发挥的作用。

——摘编自李霞《秦汉政制构造原理榷论》


从材料的四个角度中任选其一,围绕“从秦到汉国家治理的变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陈苏镇指出"在统一战争刚刚结束的西汉初期,文化上的战国局面依然存在,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赵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势力。……汉初王国的从俗现象(即在要求中央直辖郡县"奉汉法以治"的同时,允许或默许东方王国不用汉法),正可起到缓解东西文化冲突的作用。两汉能避开亡秦覆辙,与此不无关系。"这说明
A.汉初郡国并行实施的合理性B.文化差异决定汉初王国的设置
C.高祖错误吸收秦亡的教训D.秦朝灭亡原因是未实行封国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成帝改刺史为州牧,然废置无常。东汉末年,汉灵帝接受宗室刘焉建议,选派"清明重臣"出任州牧,掌一州军政,州牧由原先虚职成为州最高长官。这一措施
A.旨在保障吏治清明B.埋下了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
C.意图削弱王国势力D.利于打破世家对政权的垄断
7 . 有史学家指出:“它以一种温和的方式适应了当时大一统皇权构建的需要,使汉王朝摆脱了地方诸侯尾大不掉的困境。”文中的“它”代指的措施是
A.设置丞相B.设立御史大夫C.推行郡国并行D.实行推恩令
2019-12-20更新 | 479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考班)历史试题
8 . 汉武帝在实行推思令的同时,还颁行了“非正与乱妾位律”,规定诸侯只能立正妻的长子为世子若正要不能生育,即除国为郡;以庶继位,就是“非正”;以庶充嫡,就是“乱妻妾位”;凡犯此律者皆贬为庶民。这做法
A.造成了律令冲突的混乱
B.迅速清灭了地方的王国势力
C.蕴涵了高超的政治智慧
D.标志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9 . 汉在秦乡置“三老”基础上,增加了县“三老”。刘邦对选拔县乡“三老”的要求,不仅是要年龄大、学识广,最重要的是要“能率众者”。三老”选拔说明汉代
A.不拘一格任命官员
B.地方家族势力强大
C.察举官员注重声望
D.中央加强控制地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2019-06-08更新 | 8138次组卷 | 86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