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1 道试题
1 . 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解的难题,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乡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象“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然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薄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人从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摘编自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

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摘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四   选官制度其实也是中央对地方有效控制的主要手段,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还首创武举。科举制创立于隋,完善于唐,发展于宋,中断于元,僵化于明清,废止于1905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是什么?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
(5)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出先秦、战国、汉代、魏晋各时期的选官制度。
(6)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科举制?
2019-12-2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田阳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有史学家指出:“它以一种温和的方式适应了当时大一统皇权构建的需要,使汉王朝摆脱了地方诸侯尾大不掉的困境。”文中的“它”代指的措施是
A.设置丞相B.设立御史大夫C.推行郡国并行D.实行推恩令
2019-12-20更新 | 479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五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相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汉武帝是如何解决封国问题的?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制度?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
4 . 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

——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三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刘邦在地方制度上如何兼顾秦和东方习俗的?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地方管理制度上的最大创新,并分析推行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
5 . 寻找历史地图中的关键词是阅读历史地图重要方法。所谓“关键词”就是能够识别地图的关键信息点。某同学在查阅地图时找出了“匈奴”“北海郡”“胶东国”等关键词。他查阅的地图应该是
A.秦朝时期B.西汉初期C.北朝初期D.蒙元帝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学者陈苏镇认为: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这是历史对刘邦的苛刻要求,也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深层背景。材料表明汉初实行都国并行是基于
A.尊重东方六国的习俗
B.军事征服之后的文化整合
C.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D.儒家中庸之道的深远影响
2019-11-19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二中、柳州高中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2016年3月2日,《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
海昏侯墓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其墓主人刘贺是汉武帝刘彻之孙。公元前87年,其父刘髆去世,年仅五岁的刘贺承嗣了“昌邑王”王位。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膝下无子嗣,在大将军霍光(汉武帝时期曾任侍中,侍奉汉武帝左右)的操纵下,刘贺被拥立为帝,在位仅27天。公元前63年,刘贺被废为海昏侯,移居豫章,建海昏国(今江西南昌)。海昏侯不干预朝政,无军权,仅享有物质特权。公元前59年,刘贺去世,史称汉废帝。
已经出土的文物有:五铢钱10余吨近200万枚;实用高等级马车5辆,错金银装饰的精美铜车马器3000余件;一组绘有孔子生平的文字以及孔子画像的漆器屏风,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
上述材料能够佐证西汉时期的哪些史实?
2020-10-19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推行的政策是
A.推恩令
B.郡国并行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2019-10-30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蒙山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秦以郡县、秦吏秦法治东方,易风移俗,结果激起较强反抗。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再次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高祖一面必须“承秦”,一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这表明
A.汉承秦制稳定了国家秩序B.郡县制全国推行致秦朝速亡
C.郡国并行在汉初有合理性D.民族大融合到汉初尚未出现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