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5 道试题
1 .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御史监郡制度被废除。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重新划分监察州部,将州部由九个增至十三个。同时,刺史不再只是秋分时到州部,而是在州部设立固定的办公机构。起初,刺史受丞相司直(丞相属下)的节制,后改为御史中丞“督部刺史”。汉代这些举措(     
A.促进了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B.削弱了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
C.巩固了封建大一统政治局面D.体现了中枢决策权力的制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汉时期,地方第一级行政区所辖土地人户众多,军需粮草自成一体,财力雄厚。因此,中央政府设“州”来控制地方第一级行政区。东汉灵帝时,原本作为监察区的“州”却又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州”性质的变化是由于(     
A.地方行政层级的调整B.郡国势力的不断坐大
C.镇压地方叛乱的需要D.铲除外戚势力的斗争
3 . 西汉时期新增的郡级行政单位呈现出由中原向南、北、西扩张的趋势,中原地区新增各郡的管辖范围较小,非中原地区所设新郡的管辖范围较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西汉时期(       
A.地方行政区划设置随意B.非中原地区战略地位显著
C.中原发展程度高于周边D.统治疆域开始扩展到南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图所示为汉代画像砖中的考绩场景,郡国地方自贝到年底要进行“上计”,向中央报告生产、税收、财务、户口、刑狱等事宜,并接受考课。这表明汉代(     
A.中央重视对地方的控制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地方监察制度日益完善D.选官标准强调德才兼备
2023-02-08更新 | 641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代中央管理地方的机构或官职及地方行政机构或官职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 表所列汉、唐、宋、明四朝与此相关的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转运司、节度使、提点刑狱司
郡尉、县丞、州刺史、大鸿胪
巡抚、按察使司、提督四夷馆
节度使、鸿胪寺、羁縻州刺史
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②④①③
6 . 《汉书》有载:“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及诸侯。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横线中的“▲”应为(     
A.都护府B.大鸿胪C.宣政院D.理藩院
7 . 制度创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创新,是中华民族国家治理智慧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汉武帝为进一步解决地方上的问题而颁布新的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地方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


(1)据材料一第一段结合所学,分别概括出西周、秦朝和西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依据第二段材料指出汉武帝颁布的政令是什么?并写出这一政令的作用。

材料二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明,为此而彻夜难眠。一天,他问宰相赵普:“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写出“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图反映了元朝的哪一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概括这一制度的积极作用。
8 . 西汉时期,皇帝的诏书通过御史大夫起草并下发丞相,再由丞相下达地方,重大案件由御史大夫出面组织并处理。汉武帝以后,全国分为十三个州,各州设刺史一名,州刺史凌驾于郡守之上,监督和制约郡守权力。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B.国家的治理体系有所完善
C.-行政决策权力受到制约D.行政与监察部门相互制衡
10 . 汉文帝将齐国一分为六,立已故齐王六子为王;将淮南国一分为三,立已故淮南王三子为王。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边疆危机B.削弱诸侯势力C.加快经济开发D.抑制土地兼并
2022-07-24更新 | 506次组卷 | 18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