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

材料一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

2 .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效果与地方行政制度变革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   汉高祖总结秦亡的原因时,认为秦朝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是其短命的关键所在。因此,……又陆续分封了九个刘姓子弟为王,想依靠刘氏宗族的力量,作为皇权的羽翼。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元朝形势图(1330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郡县政治”的主要政治绩效是什么?
(2)据材料二,汉高祖认为秦亡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汉初在地方治理上采取了哪一措施?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措施的治理效果。
(3)材料三反映元朝在地方主要推行了什么制度?据该图判断,推行该制度的原因是什么?分别指出管辖吐蕃地区和今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的中央机构。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秦、元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创新有什么价值?
2021-01-25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集权……是历史的进步。从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国家结构形式与权力体系就一直以单一制为目标朝前发展,强调以君主专制为内核的中央政府的这个政治中心,推行郡县制的根本动机和目的,就是要尽可能的把地方的各种权力都收上来,避免地方权力过大,进而威胁中央政府或分裂国家。

——宋亚平《郡县制: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石》

材料二   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皆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由汉廷定封号。汉武帝把大的王国分为若干小侯国,封国越分越小不再受中央政权的威胁。同时武帝还利用各种机会对诸侯王实行削爵、夺地、除国。

——库晓慧《从汉初制度看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

材料三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一般是依照……“山河形便”。从元朝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山河形便)

——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与前代相比,行省制有何特点?
(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2020-03-0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相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汉武帝是如何解决封国问题的?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制度?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制每年八月,举行饮酎(醇酒)大典,诸侯王和列侯献“酎金”助祭。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以列侯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名,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还有一些列侯因其他各种原因而陆续失爵。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我都使他们解放。我使这样的事情普遍流行,调整公理和强权,协和共处,这样我应允的事都已一一完成。

——古希腊某诗人、政治家

材料四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在全国推行什么地方行政制度?有何进步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侯”“王”的由来及汉武帝削夺其爵位的目的。材料三的作者是哪位政治家?他“完成”的事对古代雅典有何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6u,仇的异体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隋书·地理志》


       材料三 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
(2)材料三中秦、汉创立制度有何共同的“内在的用意”?
(3)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对待诸子功臣的态度各有何不同?对此,你有何看法?(可从必要性、实施过程、结果任一角度作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