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65 道试题
1 . 西汉初,文人创作群体以诸侯王为中心,创作多是抒发怀才不遇之情;西汉中叶以后,创作群体逐渐转移到以朝廷为中心,创作内容多是渲染皇帝的尊严或者描写帝王游猎的宏大场景。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权威的加强B.郡国并行制度的推行
C.选官制度的变革D.思想文化专制的加强
2022-07-14更新 | 241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西汉王朝与南越关系的相关史实。据下表可知,汉朝对南越的措施旨在(     
时期史实
汉高祖时期封赵佗为南越王,命其“和辑百越,毋为南边患害”。
汉文帝时期汉遣使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赵佗表示“去帝制”“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

A.拓展同姓封国区域B.实施地方自治政策
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D.践行以和为贵思想
2022-07-13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九江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汉武帝时曾下令让诸侯、列卿、郡守等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每年向朝廷荐举两名“贤者”,若荐举质量高则有奖,否则将受罚。一时间,各地高官“皆尽心于求贤”。该制度的实施
A.迎合了独尊儒术的潮流B.满足了朝廷的人才需求
C.削弱了地方官员的权力D.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陕西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对宗族小子的诰命,其中有“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义(治理)民”。周人选伊洛地区营建新都,此地便于各地诸侯贡赋,也方便王朝对四方诸侯的控制。在西周,父既是宗君又是尊长,君臣之义等于父子。通过各种礼的举行,周人的社会秩序和规则得到确立和维护。乐通常配礼而行,其作用在于协调上下、体现和谐。周人认为,商灭夏、周灭商,都不过是“惟恭行天之罚”。周之所以受命,是丈王、武王能行敬天、明德、安民。因为民心、民意是统治者德行影响的结果,是上天意旨的风向标。

——摘编自《西周的核心政治理念统治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早期国家的跨区域治理难题》

材料二     楚汉战争中 ,刘邦封韩信、英布等人为王。对于西汉中央来说,这是个严重威胁。刘邦消灭这些异姓王后,又将自己一些年幼子侄分别封为王,称为同姓王。汉武帝统治50余年,在继承汉初专制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某些重要改革,如将全国地区分为13个监察区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创造了数个第一,使西汉王朝达到鼎盛时期。

——摘编 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西周相比,西汉在治国模式上的明显不同,并以具体史实说明汉武帝“创造了数个第一”。
5 .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之所以被汉武帝接受,主要是因为它(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加强民族交往与民族交融
C.有利于学术思想的开放
D.有利于巩固统一和加强专制统治
2022-07-10更新 | 195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4-2015学年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边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三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


(1)材料一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特征。
2022-07-0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某同学正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涉及的内容如下: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据此,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
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管理
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022-07-08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理科)
8 . 汉武帝时期,每年八月都要举行宗庙大祭,皇帝召集诸侯祭祀时,大祀日饮酌酒,诸侯献金助祭。凡诸侯所献贡金“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该规定(     
A.利于调节各郡国之间关系B.加强了朝廷的权威
C.表达了对祖先神灵的敬畏D.收回了地方铸币权
9 . 据统计,《史记》中上百次使用“中国”一词,其主要指称与涵义丰富,详见下表。出现上表现象主要是由于(     
指称涵义
政权夏商周国家政权及其控制下的各民族
春秋战国时为中原国家,后扩展至楚、秦两国
秦汉政权及其管辖的各民族
传说时代地方区划九州、十二州、五服等

A.司马迁个人国家意识B.大一统政治现实需要
C.传统华夷观逐渐淡化D.汉初政治认同的强化
2022-07-0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汉初,需资财达十万钱才可任“郎官”,而后因景帝认为“今訾算十以上乃得宦,廉士算不必众。有市籍不得宦,无訾又不得宦,朕甚愍之。”后元二年以后,家产达四万钱即可参加“訾选”。这一变化反映出(     
A.汉初选官制度的完善B.扩大了朝廷统治基础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