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汉朝的藩国官制比照中央,也设有诸侯国相。惠帝至文帝时,国相权力很大,统领藩国百官,辅佐藩王,甚至有统兵之权。但自景帝以后,国相的权力不断缩小。至武帝以后,国相与郡守无异。国相权力的演变体现了(     
A.中枢官制逐步完善B.藩王权力恶性膨胀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无为政策有效贯彻
2023-01-29更新 | 810次组卷 | 10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其中为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政治措施是(     
A.派张骞出使西域B.颁布“推恩令”C.反击匈奴侵扰D.推行均输平准
3 . 太初元年,汉武帝采纳臣僚建议,认为黄帝主土德,位居中央,“五行莫贵于土”,“五行莫贵于黄”,定汉以“土德”受命“以正月为岁首,而色上黄”。汉武帝此举意在( )
A.强化尊宗敬祖观念B.宣扬天人感应思想
C.继承先代文化传统D.彰显皇权正统地位
4 . 西汉初年,刘邦废秦苛法,法律呈现由繁如入简、由苛转轻的趋势。汉武帝时改变了这种发展趋势,后来虽有要求约简法律的呼声,但基本没有实现。汉武帝时期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道家学说被彻底摒弃B.国力强盛和经济文化繁荣
C.诸侯王公然对抗中央D.加强中央集权的现实需要
2022-09-03更新 | 2495次组卷 | 2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公元前后,兴起于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帝国分别是(       
A.夏朝和埃及新王国B.秦朝和波斯帝国
C.汉朝和罗马帝国D.唐朝和大食帝国
2022-08-16更新 | 1804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汉武帝时期,改革地方监察制度,实行刺史出巡制,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工作方式由常驻式改为流动式,刺史要严格遵循“六条问事”,其中第一条针对豪强恶霸,其余五条都是针对两千石太守。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官员责任意识B.强化对地方有效控制
C.削弱诸侯王的实力D.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2021-10-20更新 | 584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亭长(刘邦)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只消一勺清凉水,冷却秦锅百沸汤。”(宋·冯必大《咏史》)诗中认为刘邦击败项羽的原因是(  )
A.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B.废除了秦朝的政治制度
C.废除秦朝暴政,与民修养D.郡国并行之举
8 . 秦汉之际的历史经历了由统一、分裂、重新统一的过程,国家结构形式选择也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郡县制为秦代统治者的急功近利而一度崩溃,而重蹈覆辙如楚霸王项羽,同样为历史所否定。在迈向单一郡县制过程中,有一种过渡性的中间形态的结构形式。材料旨在论证
A.汉初实施郡国并行的合理性B.郡县制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C.秦汉由分裂到统一的必然性D.分封制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2021-01-07更新 | 537次组卷 | 26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部分达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陈苏镇指出"在统一战争刚刚结束的西汉初期,文化上的战国局面依然存在,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赵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势力。……汉初王国的从俗现象(即在要求中央直辖郡县"奉汉法以治"的同时,允许或默许东方王国不用汉法),正可起到缓解东西文化冲突的作用。两汉能避开亡秦覆辙,与此不无关系。"这说明
A.汉初郡国并行实施的合理性B.文化差异决定汉初王国的设置
C.高祖错误吸收秦亡的教训D.秦朝灭亡原因是未实行封国制
10 . 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极少以郡命名;反观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所处时期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由此可推知
A.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B.宗法关系逐渐淡出两汉政治构架
C.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
2020-12-23更新 | 476次组卷 | 3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