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汉代郡治被视为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楷模。郡太守作为替皇帝巡守一方的大吏,上与皇帝剖符(虎符、竹使符,各执其半),有专断之威、典兵之权,下得自置吏属,行刑赏之格,管理可谓是无所不包,活脱脱是百姓的衣食父母。"材料意在说明
A.郡治制度对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B.中央和地方在权力分配上实现平衡
C.地方权力过大埋下政治危机的隐患D.郡国并行体制完全被郡县体制取代
2 . “公元前202年,在皇帝控制的中央14个行政单位的东面和北面的大片土地上总共建立了10国。”材料所示历史现象与下列历史事项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实施层层分封,加强了地方统治B.实行郡国并行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实施重农抑商,打击了工商业者D.实行“推恩令”,削弱了地方势力
2022-02-23更新 | 430次组卷 | 18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学者研究,西汉初期就同姓诸王与中央政权的关系而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如表所示。由此表可知,这一时期分封的同姓王
同姓王类型特征
反叛型《汉书·诸侯王表》见有谋反字样的有15人。这些同姓王反叛中央的原因多种多样
辅卫型其中有些是绝少建树却坐享爵禄的政治庸人,更多的是在各自的封国内络尽职守,为汉藩辅。
不法型骄奢途制、荒淫刑法是这类同姓王的显著特征

A.加剧了政治统治的腐败B.背离了设置时的初衷
C.严重削弱了中央的权威D.不可都视为割据势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如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时期调整概况
汉景帝时期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
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
汉成帝时期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
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
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
2021-07-08更新 | 11615次组卷 | 102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漫画反映的措施是
A.封邦建国B.郡国并行C.推恩令D.“杯酒释兵权”
2021-02-17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四川师范大学附属昆明实验学校安宁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刘邦虽基本上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但他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权宜政策,这些权宜政策在初期勉强起了些作用,但到文帝和景帝时期,日益不合时宜,甚至起到消极作用。“权宜政策”指的是
A.实行盐铁官营B.设置西域都护府
C.颁布“推恩令”D.采取郡国并行制
7 . 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
A.皇帝制与郡县制B.郡县制与刺史制
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
2020-12-03更新 | 4673次组卷 | 119卷引用:云南省澄江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强化君权神授思想B.繁荣思想文化
C.扩大地方权力D.强化大一统
2019-12-05更新 | 351次组卷 | 24卷引用:云南省澄江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黄仁宇在其《中国大历史》中写道:“汉朝创业之主刘邦是秦帝国里位卑职微的地方巡警官。他的两个丞相,萧何和曹参,曾任县级的小官僚。樊哙日后为大将,当日不过是屠夫。另一大将韩信寒微时曾一度乞食,黥布与彭越曾为盗。”对这一现象分析最准确的是
A.汉朝的选官制度致统治基础扩大
B.汉朝开启中国平民政治时代
C.农民战争基本上摧毁了世袭贵族势力
D.平民参政使汉代社会矛盾缓和
10 . 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
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
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
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2018-11-07更新 | 6484次组卷 | 69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