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当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使自己避免成为五代以后又一短命王朝。换言之,即消除唐后期以来地方权重、武将跋扈、纪纲不立等现象,保证新王朝的长治久安。宋初统治者为此殚精竭虑,制定了一系列富于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其成效堪称卓著。然而新的问题随之出现。由于宋初制度的针对性过强,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制定时主要是从消极方面考虑,尽量预想可能导致动乱的各种因素,加以事先防范,而并非从积极方面考虑,使国家机器如何最有效、合理地发挥作用。久之旧弊虽防,新弊渐生,积重难返,国势不振,出现了严重的统治危机,则又非宋初君臣始料所及。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1776年北美独立的13州,原是各自独立的英国殖民地,抗英的共同事业令它们联合起来了,独立后,则分别成了13个国(sate),与欧洲大陆的各国在格局.上难说有什么区别。若有,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13个州同文同种,山水相连,分享了英国的政治文化传统,但都以庄园种植业为主。到1787年制宪时,这13州的普通公民相互交往很少,从纽约去费城也要拿护照,各州都更注重对欧洲的贸易,相邻各州也很少贸易往来。针对北美各/的这种情况,一些深谋远虑的政治家看到了商业化和工业化的未来,想象并憧憬着大国的优越性,认为当时各国/州必须共同应对的重大和根本问题是,为了各国/州共同获得更大利益,必须通过一种生动有力的宪制,将各享有主权的这13/州整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完美的联合体。

——摘编自苏力《大国宪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宋代政治制度构建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美国政治制度构建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宋代和近代美国在政治制度构建方面有何相似之处。综合以上,谈谈你对国家治理体系的认识。
2021-05-07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世界各国都要面临的问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就像钟摆一样,一时摆向这边,一时摆向那边。中央集权过大了,地方运转不好,那就要放一点权;放权放得太厉害了,容易造成地方各自为政,中央管不了了,那就要收权。……而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方面,则是从宋代起中央集权就高度发达了,其时地方分权最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两千年来一直都在变化,都在不断地调整。

——摘编自凤凰网:周振鹤《历史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就像钟摆一样》


材料二  美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通过代议制在广土众民范围内真正实行民主治理的国家,它建立了一整套模式,从而较好地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中国改革论坛网:宣晓伟《美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制度安排的优点和缺点》


材料三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分析北宋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的背景。简要说明北宋主要是通过哪些官制的变化来实现“中央集权高度发达””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实行哪一制度“较好地处理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何积极意义?
(3)材料三“两种不同的政府””、“几个分立的部门”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 的理解。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律·名例律》中指出:“在律,‘正赃’唯有六色:强盗、窃盗、枉法、不枉法、受所监临及坐赃。自外诸条,皆约此六赃为罪。”第138条规定:“诸监临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第33条规定:“诸以赃入罪,正赃见在者,还官、主;已费用者,死及流配勿征,余皆征之。”《断狱律》总第493条规定:“诸应输备、赎、没、入之物,及欠负应征,违限不送者,一日笞(chi,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十,五日加一等,罪止杖一百。” 第18条规定:“即监临主守,于所监守内犯奸、盗、略人、若受财而枉法者,亦除名;狱成会赦者,免所居官。”第136条规定:“诸受人财而为请求者,坐赃论加二等;监临势要,准枉法论。”
—— 选编自《唐律》
材料二     一般来说,在西方绝大多数国家不存在制度性的系统腐败,虽然那儿腐败丑闻也屡有披露。早在1776年瑞典就开放了政府记录,供民众查询;美国1976年通过的“阳光下政府法”规定,联邦政府的50个机构和委员会的会议必须公开举行,应律师的请求根据法律许可而举行的秘密会议除外;美国的媒体也可几乎无限度地报道所有的人物和事件,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通过自主的新闻报道、转播、调查、评论等,发达国家的各级官员都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尼克松抱怨,即使换一把椅子,也得小心翼翼,以免被新闻界抓住了口实;1971年《纽约时报》连载美国卷入越战的文件,尼克松总统以涉及国家机密为由要求停止连载,但《纽约时报》拒绝,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最后法院裁决,总统败诉,报纸继续连载。
现代国家主要有预防性的廉政规范立法与惩治性的反腐立法,前者如美国有“从政道德法”,英国有“荣誉法典”、“防腐败法”等;后者如美国有“1977年涉外贿赂法”,德国有“利益法”、“回扣法”等。
现代国家反腐败无禁区,通过落实弹劾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即使像贵为总统的尼克松、克林顿,也免不了尴尬甚至下台的命运。
西方国家克服了早年的恩赐官职制、政党分肥制的弊端,逐步发展为如今的占职位少数的政务官由党派轮流充任、占职位多数的事务官由考试录用的制度。美国规定,政务官官职不得作为竞选的许诺;事务官不受政务官更迭的影响,其升迁实行考绩制,不犯过失即不得被解职。
——选编自《西方国家的反腐败机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律》对官吏经济犯罪类型的规定,归纳其对官吏经济犯罪的处理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方国家实行的反腐败措施。谈谈其对我国现在的廉政建设的启示。
2015-03-1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湖南株洲市高三质量统测01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