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宋之际的中国社会发生了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变革。从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来看,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存在着重大的区别。南北朝以前,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官吏的任命基本以门第为标准,地方佐官由长官辟举,中央与地方在具体政务运作的层面上并未完全联结为一个整体。而到北宋时期,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贵族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对帝国政治运作的影响力基本消退。官吏全部由中央政府按才学标准和官职资历加以任命。中央与地方在各方面具体政务的运作中走向一体化,皇帝本人也走到了处理国家政务的前台,“朝廷(皇帝与宰执为首)—州县一百姓”架构下的国家形态基本成型。

——摘编自刘后滨《政治制度史视野下的唐宋变革》

材料二   在中国社会形势动荡不宁,人心思变的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斗士开始热情的向中国人民宣扬自由、民主和革命的思想。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经过英勇的战斗,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华民国南京政府仅仅只存在了几个月,政权便被袁世凯所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最终宣布恢复帝制。在这样的情形下,民国并没有民主可言,正如孙中山所指的那样,“失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

——摘编自方敏《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之际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所做的主要贡献,并分析“民国并没有民主可言”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史·职官志》中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材料二   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其中科举出身的6人。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官659人,约占91%。

——摘编自《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

材料三   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京师,则无内变。

——摘自朱弁《曲洧旧闻》

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

——摘自司马光《涑水记闻》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宋初统治者在集中军权方面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初年军事制度明确规定:皇帝直接掌握军队的建置、调动和指挥大权,其下兵权三分:枢密院与三衙分握调兵权和管兵权,帅臣拥有统兵权,但战时由皇帝临时派遣,率兵出征,事定之后,兵归三衙。宋朝的军队有三种:禁兵、厢兵和乡兵,边境地区又有番兵。禁兵是国家的正规军,任务是守备京师,担任征战和屯戍边郡、地方的任务。厢兵是地方军队,实际上是一支专任劳役的队伍,担负筑城、修路、运输等任务,多不训练。乡兵即民兵,是非正规的地方武装,但有些区域内的乡兵反而因保境卫士而有较强的战斗力。宋朝的禁兵、厢兵都实行募兵制,“亢健者”选入禁兵,“短弱者”选入厢兵。应募后,家属可以随营,本人须黵面刺涅为标志,中途不得退役,实则终身服役。兵员空缺则从子弟中补选,如逃亡或犯罪,惩罚极重。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军事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军事制度实施的影响。
2022-06-04更新 | 320次组卷 | 3卷引用:云教金榜N+1联考2022届高三冲刺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中央监察机关为御史府,御史大夫为副丞相,佐丞相之职,御史府附从于相府之内。汉初承用秦制,御史大夫既为副丞相,又是监察长官。汉朝中央监察机关由司直、司隶校尉和御史府组成。司直属于丞相府官员,主要负责行政系统内的监察,集行政与监察于一身。西汉后期至东汉,御史大夫转为三公之一,御史中丞不再履行相应的行政职责成为独立的最高监察长官。

——摘编自艾永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评析》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划分全国为十三部监察区,每部设刺史一人,负责定期监察工作。汉武帝还亲自参与制定适用于刺史的监察法律《刺史六条》。唐初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十人定期分巡各道州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改全国为十五道,监察御史亦增加至十五人。刺史和监察御史品秩虽低,但有权巡按郡国和州县长官,百司畏惧,是皇帝的耳目之司。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时期中央监察体制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地方监察的特点,并简评汉唐的地方监察制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形成和吐蕃连年东渐的危机,使唐王朝急需建立一支强大可靠的中央武装。神策军本是陇右节度使所属的一支边防军队。安史之乱期间,神策军随鱼朝恩入长安护卫代宗,从此成为禁军。经过财政改革后的唐王朝给予神策军优厚的待遇,并采取收编和招募等方式扩大神策军的编制,发展神策军的武装力量。神策军迅速壮大,德宗时已增至十五万人,进入全盛时期。神策军的建立和发展,使唐王朝掌握了一支可靠的中央武装。神策军虽然在兵力配置上尚不足以与藩镇总体相抗衡,但是相对于藩镇个体而言则又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这正是藩镇不能取代唐中央政府的重要原因之一。之后,宦官控制了神策军及其他禁军,同时也控制了长安城及整个关中地区,这造成宦官集团长期专权的局面,对唐后期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神策军发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建立神策军发展的影响。
6 . 唐宋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兴趣小组在研究唐宋变革时搜集整理的西汉至宋辽金时期节妇烈女对照表。

朝代西汉东汉魏晋隋朝唐朝宋辽金
节妇烈女数量12140165494

——摘编自汪玢玲《中国婚姻史》

材料二   对于唐宋之际诸多社会变革的评估,国内有学者认为,“对比唐宋时代,从阶级状况,到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文化等,列举出不少变化的史实。然而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

——摘编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


(1)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一?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有关史实,以“唐宋变革”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为中国古代历朝地方政府层级体制情况统计


——摘编自柯学民《中国地方政府层级体制的历史变迁与启示》


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地方政府层级体制变化的演变规律,选取其中一个特点,加以分析说明。
2021-12-26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六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的统治者充分吸取唐、五代弊政的历史教训,为了严密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专权独裁,制定出了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的“祖宗家法”。从太祖开始,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将权力集中于皇帝,削弱了各级长官的权力。为防止宰相专权,设置了参知政事和枢密使,以分散其权力。为防止武将跋扈,首先解除其军权,授以虚衔,赋以厚禄;其次废除节镇支郡之制,委任京、朝官出任权知州事;在各州之上,又设监司和帅司,以监督知州,并分掌一路的民、财、兵、法等权,不用武将专制一路;武将一般只做统兵官,率领兵马。宋朝统治者的这些集权措施,都立之以法,而且日趋严密,甚至达到了细者越细,密者越密,举手投足,都有法禁的地步。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章节标题部分内容的陈述及说明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内容: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说明:(1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内容:统治危机的初显
说明:这一时期,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内容:瓜分中国的狂潮
说明: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在从渤海到南海的中国沿海地区强租租借地:俄国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的解放战争内容:全民族浴血奋战
说明:(2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参照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中(1)(2)部分。
2022-02-0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与行政区划

材料 两千年间,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过程是不断发生的,不但无年不有,几至无月不有。不过同时设置许多政区的现象不多,而一次性并省大量政区的情况却是常有之事。一般情况下,新政区的设置多是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人口的逐渐增加而从容进行的。在短时间内,有大量政区同时建立,如秦始皇三十三年,在今宁夏一带的黄河一线,一次就设置四十四县;汉武帝元鼎六年起,“连兵三岁,诛羌,灭南越,番禺(今广州)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又如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六年之间封侯143人,意味着设置143个侯国,这些侯国少数以一个整县置,大部分是从秦代旧县划出部分地而设立。这说明汉初短短几年之内,就至少增加100多个县级政区的建置;再如隋后期原有郡190个,隋末天下大乱,群雄竞逐,李唐为了壮大势力,招降纳叛,凡是表示归附者,都给予州刺史的名号,因而大量“权置州郡”,一时间,州数膨胀到五六百之多。但是出于一时的政治需要者,往往不能持久,西汉初年所封列侯,到中期已所剩无几,汉武帝元鼎五年一次就免侯削爵106人,意味着撤销106个侯国的建置。

——摘编自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说明影响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置废分合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元鼎五年大量免侯削爵的原因。
2021-12-12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六县市2022届高三12月质检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