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宋史》记载“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郡政……。通判……建隆四年(963),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这反映出宋代政权机构设置的特点是(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间矛盾B.君主专制权力呈现强化趋势
C.制约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D.通过地方分权来加强中央集权
2 . 淳化三年(992年)正月,有诏书称某地方机构:“外分主计之司,虽日传输,得兼按察,总览郡国……平反狱讼,漕运金谷”。该地方机构是
A.转运司B.枢密院C.三司D.提点刑狱司
3 . 从图1到图2,反映了(     

图1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图 2北宋文官出行图
A.中央集权的加强B.君主专制的加强C.中央集权的削弱D.君主专制的削弱
2022-01-04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合格性测试历史试题
4 . 宋仁宗说:“州郡设通判,本与知州同判一郡之事,知州有不法者,得举奏之。”知州总理一州兵民之政,却不专财政;通判同理郡政和各种经济专职,却不专军务。朝廷设立通判制度
A.完善了司法制度B.强化了专制主义C.分化了地方事权D.体现了重文轻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宋初期,统治者在地方设“四监司”,又在州一级增设通判。目的是为了
A.提高行政效率B.减少决策失误C.节约财政开支D.加强中央集权
6 . 在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斗争长期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中央处于绝对上风始于
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
8 . 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961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这一建议有利于
A.削弱中央集权B.增强地方实力
C.加强中央集权D.削弱皇帝权力
10 . 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
①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②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③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④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0-12-02更新 | 1283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北京市海淀区高二历史会考模拟试题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