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唐律》规定:“处理农民逃亡问题是地方政府应尽的职责。”而在武则天末年出现了括逃使。括逃使以中央派员身份,专门处理户口脱籍问题。所谓“开元已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为使则重,为官则轻”。唐代官职体系的调整意在(     
A.打击地方割据势力B.处理地方事务
C.完善官僚制度体系D.加强中央集权
2 . 唐初版图不断扩大,导致帝国长期受到回纥、南诏和吐蕃等的威胁。唐玄宗时设立了十个军事重镇进行驻防,总兵力达到了40多万,至于唐朝中央控制的军队,总计只有20余万。这一措施(     
A.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
C.解决了传统军事格局的弊端D.直接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784年,关中因为战乱,米价上涨,长安经济困难。786年,京城禁军军粮无法保证,出现兵变危险。浙江东西道节度使韩滉运米三万斛供给朝廷,解除了唐德宗的燃眉之急。此事反映出当时
A.藩镇是拱卫唐朝廷的关键力量B.唐政府对藩镇存在一定依赖性
C.强化藩镇是唐王朝的必然选择D.经济重心基本转移到江南地区
2022-05-25更新 | 1685次组卷 | 33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唐太宗依据“山河形便”将全国三百多个州分为十道,中央根据事务的需要,临时任命如观风俗使、巡察使、安抚使等分道对地方事务进行监察或督导,此类官员逐渐变成正规官制之外的重要职务。这一措施的推行
A.促进三省体制的确立B.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C.带来冗官元费的问题D.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下示意图显示了中国古代历史中某一朝代的权力分配结构,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A.显示了唐代权力分配结构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更容易导致地方势力割据D.凸显了中央内部权力分配
6 . 下表为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据《宋史地理志》整理)
时间
公元960年111638
公元979年2971860

根据表中的信息,最有可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宋初
A.财政状况日益恶化B.地方管理更为细致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官僚机构职能重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朝廷将地方的行政、司法、财政、军事诸权都收归中央,结果是既终结了以往地方长期割据的历史,又开创了地方无力抵御外敌的局面。材料意在强调
A.宋初集权改革取得显著成效B.分割地方权力背离了时代潮流
C.宋廷特别重视维护地方秩序D.宋代中央集权体制具有两面性
8 . 《中华文明史》在评述某一朝代的官僚制度时,写道:“(其)对于效率与制衡的追求,并非体现于运作流程的分割与制约;而基本上是按照所处理政务的范围一民政、军政、财政,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这一朝代是
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9 . 宋太祖尝令后院造一熏笼,数日不至。帝责怒,左右对以:事下尚书省,尚书省下本部,本部下本寺,本寺下本局,覆奏,又得旨,依方下制造,乃进御,以经历诸处故也。帝怒,普曰:此是自来条贯……使后代子孙若非理制造奢侈之物,破坏钱物,以经诸处行遣,须有台谏理会。此条贯深意也。太祖大喜。这表明宋太祖
A.对熏笼制造迟缓的理解B.注重以法治抑制官吏行为
C.支持制度建设维护国本D.崇尚勤朴节俭的社会风气
10 . 通进银台司是北宋掌握政令封驳的机构。11世纪前期,国家军事决策由二府(枢密院和中书门下)协商后,经皇帝批准便可直接执行。有官员上奏道:“(通进银台司)有封驳之名,曾无改正之实。”这说明
A.通进银台司的职权发生异变B.分权过细降低了行政效率
C.紧急事态影响中央政务运作D.二府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