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宋初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赋,后来实际上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明初,朝廷派官员分巡各省督理税粮等,称为巡抚,后实际掌握地方军政大权。这些变化说明了
A.地方势力的扩大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监察体制的完善D.封建吏治的腐败
2 . 唐朝前期,地方上的死刑要报大理寺和刑部复核,还要在处决犯人之前向皇帝请示三次,以确保没有冤判和错判;唐朝后期,各地方的武将在其藩镇内判处的死刑不向皇帝上奏,更不交刑部和大理寺复核。这种变化反映
A.政府谨慎对待死刑判决
B.唐政府死刑审核权下放
C.唐朝后期中央集权削弱
D.唐朝地方郡县各自为政
2017-02-17更新 | 483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宋太祖时,各府、州公事,必须长官和通判“签议连书,方得下行”,北宋真宗以后通判“佐州郡之治,入则贰政,出则按县”。这一变化说明(       
A.中央集权逐渐弱化B.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C.通判权力有所提升D.地方受到严密监控
4 . 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君主专制的膨胀
C.监察制度的弱化
D.谏议制度的消亡
5 . 德国汉学家指出“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根本的社会变化,在政治上体现为(          )
A.文官政治取代了地方藩镇的军人政治
B.二府三司取代了前朝的三公九卿制
C.官僚政治取代了过去的贵族特权政治
D.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