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唐、宋地方监察制度变迁表(部分)
设置特点
唐朝“因山川形便”而设,从初期的巡察使、按察使,最后变为节度使,无所不领。
宋朝“以天下土地形势”而设,跨越山水,互相渗透,近割远连。

这一变化
A.提高了地方政府的治理效率B.首次实现了按地理进行区划
C.实现了中央与地方权力制衡D.顺应了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
2022-02-13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历代行政区划变化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和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据材料,概括古代县级政区的特点。
(2)据材料,概述中国古代高层政区的变迁过程。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州”的层级变化趋势并指出其实质。
3 . 唐太宗时期,按照山川形势把天下划分为十道,派遣黜陟使或者观风俗使分巡,但时设时废,没有定制。唐玄宗时期改为十五道,各道设采访处置使,有固定的治所,便成为当时最大行政区。后来,唐王朝宣布废除十五道,但藩镇割据基本还是原来道的势力范围。这表明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山川形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管理
C.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D.行政官员兼任监察职位成为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唐初的不同时期的地方政区规划。武德年间,地方行政规划以军事为首要目的,基本以南北向为主,即南北长度大于东西宽度;而贞观年间的地方行政规划,多以东西向为主,强调“关河近便”。这一调整的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B.国家统一进程逐渐完成
C.防御外族入侵的需要D.对山川地理形势的重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史》记载“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郡政……。通判……建隆四年(963),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这反映出宋代政权机构设置的特点是(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间矛盾B.君主专制权力呈现强化趋势
C.制约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D.通过地方分权来加强中央集权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对于统治者来说,保持一姓专制政权的统一和安定是最高的政治目标,因此其统治政策必然趋向高度的中央集权。但当内乱或外部侵略爆发时,中央政府又不得不下放一定的权力于地方政府平定内乱或外侵以维持王朝的生存。然而权力的下移又有可能带来地方分权的过重,从而导致国家的分裂和王朝的崩溃。于是新的统治者接受前代教训,致力于追求更佳的中央集权方式,但其选择的结果仍然是跳不出高度中央集权的藩篱。因此,我们看到,一部中国古代政治史就在外重内轻和内重外轻的两端往复摆动,同时又一步紧似一步地走向极端的中央集权。

——周振鹤著《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材料二   地方权力在宋元以后则基本丧失殆尽,因此自宋代以后,中国历史上不再出现因割据而产生的分裂局面。但这样一来,地方长官因无权力,大多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消极推诿,行政效率大大降低。地方政府的无权,还直接影响了地方社会经济与区域文明的发展进步。例如,宋代以后朝廷尽收地方之财,地方政府无以为计,不仅无力举办公益事业,诸如兴水利、办学校、恤灾荒,甚至连官俸有时也不能自给,结果自然阻滞了地方的正常发展。而更加严重的是造成国家或地方积贫积弱,从而失去抵御外侮的能力。元明清三代中央地方关系与宋代一脉相承,宋一亡于女真,再亡于蒙元,明亡于满清,而清几乎亡于东西列强。

——周振鹤著《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其制度根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以来中央集权加强的历史影响。
7 . 历史评价和史料辨析

材料一   关于宋朝历史地位,学术界有不同评价。第一种是“积贫积弱说”,如钱穆主张宋朝是“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第二种是“造极之世说”。如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认为宋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登峰造极的时代。两说在学术界各有拥趸(支持),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造极之世说”飞速崛起,大有取代“积贫积弱说”的趋势,许多学者均对宋代的历史地位给予很高的评价。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积贫积弱说”与“造极之世说”只是宋朝的正反两面,并无任何冲突。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

材料二   关于“杯酒释兵权”的记载

《丁晋公谈录》(北宋丁谓所著笔记)【赵普】忽一日奏太祖曰:“石守信、王审琦皆不可令主兵”。上曰:“此二人岂肯作罪过。”赵曰:“然此二人必不肯为过,臣熟观其非才,但虑其不能制伏于下……其间军伍忽有作孽者,临时不自由(身不由己)耳。”太祖又谓曰:“此户人受国家如此擢用,岂负得朕?”赵曰:“只如陛下岂负得世宗?”太祖方悟而从之。
《王文正公笔录》(北宋王曾所著笔记)石守信、王审琦等犹分典禁兵如故,相国赵普屡以为言,上力保庇之。普又密启请授以他任,于是不得已,召守信等曲宴,道旧相乐,因谕之曰:“朕与公等,义同骨肉……而言事者进说不已,今莫若自择善地,各守外藩,勿议除替。”守信等咸顿首称谢。
《涑水纪闻》(北宋司马光所著笔记)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酒酣,上屏左右,谓曰:“……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郡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未尝敢安寝而卧也。”守信等皆曰:“何故?”上曰:“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于孙立永久之业……”守信等皆再拜谢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上许之,皆以散就第(担任闲散官职)。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从以上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观点加以论证。
(2)对照阅读以上三段史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杯酒释兵权”可信性的看法。
8 . 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材料反映
A.唐代国力强盛;宋代以降国力转趋衰弱B.唐代建筑技术已达颠峰,后代难以超越
C.宋以后坊市制崩溃,无力维修城郭街道D.宋代以降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
9 . 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在先秦时属“吴头楚尾”,“江右”一词常出于秦汉书籍,江东在左,江西在右,故称江西为江右。唐宋以后的书籍称江西为江南西道、江南西路,元设江西行省管辖今江西和广东。对于江西的称谓其“左右”“东西”方位的替换,能够说明(   
A.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的影响
C.“山河形便”法则的运用D.交通发展和行政区划的变迁
2021-07-01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如表为部分朝代皇帝非正常结局(指因统治集团内部斗争退位或死亡)情况。据此可知(     
A.地方割据现象逐步减少B.皇位不稳固,成为“高危职务”
C.君主专制呈现强化趋势D.皇位无定数,唯有力者居之
2021-01-19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