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一   古代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中央集权)示意图:


材料二   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划分和地方政府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沿革损益,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方层级管理的“变”与“不变”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方层级管理变化的特点及趋势。
2 . 唐、宋地方监察制度变迁表(部分)
设置特点
唐朝“因山川形便”而设,从初期的巡察使、按察使,最后变为节度使,无所不领。
宋朝“以天下土地形势”而设,跨越山水,互相渗透,近割远连。

这一变化
A.提高了地方政府的治理效率B.首次实现了按地理进行区划
C.实现了中央与地方权力制衡D.顺应了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
2022-02-13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其发展演变中,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宋太祖)召赵普曰:“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年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今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郡县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说出郡县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宋初为杜绝方镇太重,是如何“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4 . 下表是历代行政区划变化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和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据材料,概括古代县级政区的特点。
(2)据材料,概述中国古代高层政区的变迁过程。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州”的层级变化趋势并指出其实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太宗时期,按照山川形势把天下划分为十道,派遣黜陟使或者观风俗使分巡,但时设时废,没有定制。唐玄宗时期改为十五道,各道设采访处置使,有固定的治所,便成为当时最大行政区。后来,唐王朝宣布废除十五道,但藩镇割据基本还是原来道的势力范围。这表明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山川形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管理
C.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D.行政官员兼任监察职位成为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是唐初的不同时期的地方政区规划。武德年间,地方行政规划以军事为首要目的,基本以南北向为主,即南北长度大于东西宽度;而贞观年间的地方行政规划,多以东西向为主,强调“关河近便”。这一调整的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B.国家统一进程逐渐完成
C.防御外族入侵的需要D.对山川地理形势的重视
7 . 《宋史》记载“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郡政……。通判……建隆四年(963),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这反映出宋代政权机构设置的特点是(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间矛盾B.君主专制权力呈现强化趋势
C.制约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D.通过地方分权来加强中央集权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对于统治者来说,保持一姓专制政权的统一和安定是最高的政治目标,因此其统治政策必然趋向高度的中央集权。但当内乱或外部侵略爆发时,中央政府又不得不下放一定的权力于地方政府平定内乱或外侵以维持王朝的生存。然而权力的下移又有可能带来地方分权的过重,从而导致国家的分裂和王朝的崩溃。于是新的统治者接受前代教训,致力于追求更佳的中央集权方式,但其选择的结果仍然是跳不出高度中央集权的藩篱。因此,我们看到,一部中国古代政治史就在外重内轻和内重外轻的两端往复摆动,同时又一步紧似一步地走向极端的中央集权。

——周振鹤著《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材料二   地方权力在宋元以后则基本丧失殆尽,因此自宋代以后,中国历史上不再出现因割据而产生的分裂局面。但这样一来,地方长官因无权力,大多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消极推诿,行政效率大大降低。地方政府的无权,还直接影响了地方社会经济与区域文明的发展进步。例如,宋代以后朝廷尽收地方之财,地方政府无以为计,不仅无力举办公益事业,诸如兴水利、办学校、恤灾荒,甚至连官俸有时也不能自给,结果自然阻滞了地方的正常发展。而更加严重的是造成国家或地方积贫积弱,从而失去抵御外侮的能力。元明清三代中央地方关系与宋代一脉相承,宋一亡于女真,再亡于蒙元,明亡于满清,而清几乎亡于东西列强。

——周振鹤著《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其制度根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以来中央集权加强的历史影响。
9 .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对地方的管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自秦朝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以来,地方主要官员多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如果说秦朝只是郡守和县令由皇帝和中央政府任命的话,至唐宋时期,“海内一命之官并处于朝廷”,地方州县长官甚至其部属均由中央分发……为防止地方权力坐大,汉代通过“推恩令”,使地方诸侯失去了地方治权;宋代通过“制钱谷”,控制了地方财权……秦朝的御史府、汉代的十三州刺史、北宋的监司和通判等,均是代表中央政府负责监察地方的官员,发挥着“以小驭大,以卑监尊”的功效……地方政权的划界,就演变趋势而言,也越来越淡化山川形便,究其原因在于若地方政区地形过于险峻,易守难攻,易形成割据势力。

——摘编自丁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两大基本关系的剖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分封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汉以来中央管理地方的主要措施。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管理地方的发展趋势。
10 . 提高行政效能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得到许多启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缺乏可与中国相媲美的文字系统,也没有中国的科举制度。这种文字系统提供了文化上持久的同一性,而这一科举制度使中国的行政提高了效率,增强了稳定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三省围绕着皇帝的诏敕运转,……合成一套完整有机的施政体系。另一方面,三省首长既各领本省庶政,又以宰相身份联袂入朝,在门下内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通过政事堂会议将三个不同机构整合为一个统一的中枢体。这样,三省权能配合,既各自发挥自己的职能,又相集发挥整体功效,推动着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袁刚《隋唐三省体制析论》

材料三   北宋集权统治所起的有利作用是短暂的,不利的方面却对北宋起着长期的决定作用。……在中央削弱和分割宰相之权,行政、军事、财政、司法分别直属于皇帝,加强皇权专制。在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长官的事权。地方监督知州的通判权力过大,妨碍了地方行政职能的正常发挥。……政权过分集中,分散与削弱了各级机构与官员的事权,虽在较短时期内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但势必形成机构庞大,职能分散,官员众多,吏治败坏,重叠机构之间和官吏之间相互牵制,行政效率低下,使整个国家机器运转不灵。

——艾光国《略论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选官权力、选官标准和选官范围方面的变化,说明科举制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三省体制的运作程序及其积极作用。(照抄材料不给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行政效率的消极影响。(照抄材料不给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行政效率,请你为我们的行政部门出谋划策。
2021-11-06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