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2 . 下表所示是关于宋真宗、仁宗时期职官情况的相关记载。据表中信息可推知
A.国家行政职能范围的扩大化B.国家的财政负担加重
C.朝廷对重文轻武政策的肯定D.冗费局面的危害严重
4 .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色”这则材料说的是
A.宦官和朋党的矛盾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外威与宦官的矛盾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宋初期,在地方上另设通判以抑制知府、知州的职权。至道三年(997年)又将全国划为15路。各路设转运使(负责转运财物),后又设提点刑狱(负责刑狱),二者在本职工作外还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又被称为“监司”。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中央财政收入B.分事权以相互牵制
C.提高地方行政效率D.改变地方割据局面
6 . 唐宪宗以后,全国的五十多个藩镇中,除河塑三镇独立性强,拥兵割据外,西北、中原、东南诸镇虽也有驻兵,但其主功能则是守卫边疆、防范藩镇动乱以及遏制盗贼,朝廷整体可控,而东南各镇甚至成为唐朝的主要财赋来源地,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藩镇
A.严重威胁了唐朝中央政权B.客观上维护了唐王朝的统治
C.推动了割据对峙局面形成D.加快了唐朝灭亡的历史进程
7 . 北宋统一后,赵普建议“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権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辇送京师”。于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这一做法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B.不利于地方自主性的发挥
C.改善了吏治腐败的情况D.缓和了社会阶级间的矛盾
8 . 宋代设路级地方行政建制,并在各路建立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安抚司。时人评价说:“婚田税赋则隶之转运,狱讼经总则隶之提刑,常平茶盐则隶之提举,兵将盗贼则隶之安抚。是以事权归一而州县知所适从,民听不贰而词讼得以早决。”由此可知,宋代统治者旨在
A.分割相权,加强君权B.分权制衡,提高效率
C.事权归一,消除割据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2021-09-26更新 | 595次组卷 | 2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时人描述宋初“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此观点认为宋初
A.地方官员之间相互牵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B.有效地防范了内部动乱,强化了中央集权
C.铲除了封建割据的根源,维护了社会稳定
D.地方行政体系严密,地方官权力基本丧失
10 . 下表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概况。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朝代地方行政制度
A西汉州、郡、县三级制
B道、州、县三级制
C路、州、县三级制
D省、府、县三级制

A.AB.BC.CD.D
2021-08-04更新 | 36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