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唐代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地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地方官制的失当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2022-05-11更新 | 632次组卷 | 77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叫“知州”或“知府”,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的意思,他们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长官。这说明宋朝
A.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B.宋朝中央的权力强化
C.中央与地方相互制衡D.根本上杜绝割据隐患
3 . 唐代节度使在不同时期发生多次重大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前期,中央集权巩固,“制天下以为十道,统之以都督,遐荒四达,合为一家”。在各地并未设立节度使,而在全国推行府兵制。《历代兵志》曾记道:“都督带使持节者谓之节度使,不带节者不称,然犹未以名官”。自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贺拔延嗣除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自此始有节度使之号”。但这时节度使只统兵,州郡政务由地方行政长官主持。

材料二 为了统帅边兵的需要,节度使的权力日益加重,统领地区不断扩大。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2)下令幽州节度使增领卫、相、洛、冀、魏、贝等十六州及安东都护府。有些甚至一人兼领数镇节度使,王忠嗣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兼朔方、河东节度使,“节制万里,天下劲兵重镇皆在掌握”。

材料三 节度使所控制的割据势力,以安史之乱为起点,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军事势力迅速发展。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曾“举管内户口,壮者皆集为兵”。泽潞节度使李抱真,“籍民每三丁选一壮者,免其租徭,经弓矢,使农隙习射,发暮都试,行其赏罚,比三年得精兵二万”。大历年间,平卢镇拥兵十万,魏博和成德各拥兵五万,襄阳有兵二万。其余一些大的节度使所控制的藩镇兵力也不下万余。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许正文《论唐代节度使的兴起和演变》


(1)指出材料一中节度使的职责及其形成的政治因素。
(2)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材料二反映出唐代政治统治发生了哪些变化。
(3)结合材料三说明唐代政治统治出现了什么问题。
4 . 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经济衰退B.岁币频繁C.养兵过多D.制度构建
2021-11-30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2021-2022学年高一11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被邓小南称为揭开宋代政治史奥秘和把握宋代政治制度史精髓关键的祖宗之法,宋太宗将其概括为“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对事情长远考虑,提前安排,建立制度,防止隐患)由此可见,祖宗之法的形成是
A.国防建设的需要B.国家现实的需求C.统治危机的表现D.政治成熟的标志
6 . 北宋统一后,赵普建议“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権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辇送京师”。于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这一做法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B.不利于地方自主性的发挥
C.改善了吏治腐败的情况D.缓和了社会阶级间的矛盾
7 . 宋代设路级地方行政建制,并在各路建立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安抚司。时人评价说:“婚田税赋则隶之转运,狱讼经总则隶之提刑,常平茶盐则隶之提举,兵将盗贼则隶之安抚。是以事权归一而州县知所适从,民听不贰而词讼得以早决。”由此可知,宋代统治者旨在
A.分割相权,加强君权B.分权制衡,提高效率
C.事权归一,消除割据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2021-09-26更新 | 594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朝集制度,始于唐初,本是地方政府定期委派朝集使向中央上贡物品、汇报治情,唐玄宗开元年间规定朝集使还要“校吏能(考察地方官员治理能力)”和“举贤良”。这一变化表明,唐玄宗时
A.国家治理能力得到提升B.官吏腐败现象得到根治
C.选官方式开辟了新途径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监察
9 . 汉代地方长官拥有自己选用部属的权力,儒生、文吏是其主体,长官通过辟召、给禄等媒介与之结成主从关系。到唐代前期,州县长官无权任用部属,任用之权全部集中于吏部。这反映出,唐代前期与汉代相比
A.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发展B.官僚队伍不断壮大
C.官员的素质进一步提高D.选官制度逐步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