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汉武帝时,任用起自布衣的公孙弘为相,同时选拔一批中下层官员,在其本职以外,另给侍中、给事中、常侍等加官,让他们出入省禁,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与大政。这些举措促进了(     
A.中枢决策权力的下移B.丞相辅政制度的完善
C.官员选拔标准的变化D.君主专制权威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代的政事堂逐渐发展为宰相集议军政大事之所,政事堂集议一般由秉笔宰相(因事而定,非固定官职)面奏皇帝批准,宰相们按皇帝旨意讨论以后,由秉笔宰相先行在起草的决策文书上署名,待其他几位宰相附署后,上报皇帝御批付诸实施。唐代政事堂集议(     
A.实践了分权制衡的理念B.凸显了民主政治的原则
C.强化了皇帝的专制统治D.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奴隶制的分封是依据宗法制世袭,所以,作为朝廷中大臣的卿士自然也是世卿世禄了。在封建制建立的过程中,世卿世禄制是新兴地主阶级首先要摧毁的对象。封建君主不以“亲”、“贵”,而以“贤”、“能”为标准选拔大臣。丞相的出现正是在任官制度上突破宗法界限和改变世卿世禄的里程碑。因此,它是封建官僚机构逐渐完善的重要标志,在当时是一大进步。

一一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二     三省分掌议政、决政和执行之权,实即将以前如汉代丞相之权,分隶三省,而总于皇帝,便于皇帝的控制。以后仆射不是宰相,不参预决策,而专管行政。但还是注意发挥三省的定策、封驳和执行的作用,以期收到既能加强集权又能提高决策和行政效率的后果,从而强化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唐朝设置宰相议事的政事堂,其目的也在于此。

一一摘编自韩国磐著《隋唐五代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时期丞相的地位及职能,并说明丞相的出现“在当时是一大进步”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设置政事堂的目的,并结合所学概述三省六部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21年12月国家文物局披露了汉文帝陵墓——霸陵考古发掘的相关信息:霸陵双重陵园格局,象征官署机构的外藏坑围绕帝陵形成向心式布局。霸陵的布局体现了汉初
A.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B.皇权为核心的尊卑观念
C.确立儒家思想正统地位D.众星拱月式的分封局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主张:汉代的三公九卿虽然也有机构,却是因人设庙,即先有宰相或三公,后有相府和公府。隋唐却是先有三省六部,然后再任命长官和次官,机构在前首长在后。对比两种制度,可知唐朝
A.丞相权力逐渐加强B.机构重叠,职权不明
C.政治制度趋向民主D.中央行政制度日臻完备
6 . 《汉书》载:西汉权臣霍光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期间辅佐汉昭帝,架空丞相田千秋,主持废立昌邑王刘贺,迎立汉宣帝,诛杀燕王刘旦和长公主等,其他汉室宗亲亦不敢反抗他。这一历史现象折射出当时
A.中央与诸侯国的矛盾尖锐化B.专制皇权受制衡并日趋衰落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宗法贵族的政治影响力削弱
7 . 如表所示是摘自某同学在学习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后自己整理的专题笔记。据表中信息可知,该同学整理的专题应是
西汉(前202~9年)尚书等近臣内职权势膨胀
东汉(25~220年)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等机构)
曹魏、两晋(220~420年)三公系名义宰相尚书台(省)“职无不总”皇帝身边新的秘书咨询机构中书省门下省发展起来
南朝(420~589年)中书省“典诏命”,门下省“审署下达”付尚书省执行。中书省门下省走向外朝
北朝(439~581年)公卿三省之制逐渐形成

A.三省制的形成过程B.相权机构的时代变迁
C.皇权随意性的表现D.地方官制的逐步成熟
2022-03-0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下列史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的官员设置及职权情况。该制度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
2021·全国·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公元前118年,武帝下诏在内朝增置郎中令属官谏大夫,秩二千石,品评朝政。《汉书・严助传》记 载“上令助等(内朝官员)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细”。这表明当时
A.决策效率有所提升B.专制皇权有所加强
C.朝廷党争现象严重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