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武帝时期,以尚书令为主,有侍中,给事中、常待等,加上被皇帝信任而授予侍中等头衔的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共议军国大事,掌握实权,成为决策集团。而以丞相为首的朝臣只负责处理和执行一般政务。这一变化体现当时(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中枢权力的再分配
C.内朝外朝分工明确D.君权相权互相节制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玄宗天宝年间,宰相杨国忠召左相及给事中、诸司长官皆集尚书都堂,“唱注选人,一日而毕,曰:‘今左相、给事中(门下省官员)俱在座,已过门下矣。'其间资格差缪众,无敢言者。于是门下不复过官。”这反映了唐朝后期(     
A.三省开始出现一体化趋势B.科举考试的地位提高
C.君主权力受到了极大制约D.中枢运行机制遭破坏
2022-10-10更新 | 2561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唐太宗时期,尚书省长官拥有参与朝廷最高级别的政治会议的权力,可以发布最高行政指令、监督各地方官府执行中央命令的情况。由中书省制定,经过门下省审批通过的各项文书,最终也由尚书省负责实施。由此可见,当时的尚书省(     
A.监督百官执政情况B.属于国家中枢行政机构
C.与中书省分庭抗礼D.已严重威胁到君主权力
4 . 唐初,三省宰相几乎都是兼职,一般是“午前决朝政,午后决省事”,且每天上午政事堂宰相办公会议结束后,皇帝都要“出内厨食以赐宰相,馔可食十数人”,以慰劳忙碌了一上午的宰相们,从而形成了宰相会食(有如工作午餐)之制。由此可知,宰相“会食”(     
A.旨在提高宰相办公效率B.利于协调三省宰相关系
C.强化了君主对宰相控制D.便于皇帝诏令顺利执行
2022-09-08更新 | 1219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元帝时,根据刺史所监察的郡国大小,设置专门的辅佐人员,俸禄百石,开始有了固定的幕僚;汉成帝时,刺史可以选择所在州郡的统帅,根据自己的意愿任免官员。这表明当时(     
A.朝廷中枢权力出现转移B.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
C.郡县和刺史间相互制衡D.政府监察效能得到强化
6 . 唐代,作为“治官之官”的监察官员的权力不断扩大,不仅能够对各级官吏进行监督,而且还能够与大理寺、刑部共同审理重大案件,即所谓的“三司推事”。由此可推知,唐代
A.注重维护皇权专制统治B.彻底地创新了监察体制
C.完善了司法审理的程序D.建立了完善的监察系统
7 . 如表所示为西汉和唐朝关于丞(宰)相的表述。该现象实质上反映了汉唐时期
西汉张汤、韩安国以御史大夫行丞相事
唐朝度支尚书卢承庆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参与宰相事务

A.监察机构与行政机构争权夺利B.君主专制趋于强化
C.官员职责不明导致了朝政混乱D.朝廷决策日益科学
2022-06-12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评历史试题
8 . 据《汉书·佞幸列传》所载,西汉时期,皇帝身边本有一侍中,一中常侍,元帝因宠信宦官石显,特为其设立中书令一职,负责文书诏令的颁布和实施。可见,中书令的设置
A.导致了宦官与外戚的乱政B.反映了专制制度的腐朽
C.解除了相权对君权的威胁D.体现了君主的个人意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汉文帝有次在朝会时间丞相陈平关于案件与钱谷问题,陈平说:“应该问廷尉和治粟内史。”文帝问:“那你负责什么呢”。陈平回答:“宰相的职责,对上辅佐天子:对下使万物各得其所:对外安抚四夷和诸侯;对内使百姓归附。”据此可知,汉代
A.官员人数众多B.实行内外朝制度C.君相矛盾尖锐D.政府分工专业化
2022-05-13更新 | 321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