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可见中央集权制度不能削弱,不能另搞分封制。削弱则易分裂叛乱,集权则益强大统一,这是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

材料二   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制度之运作,与执政者的贤明与否,关系甚大。俗话说: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有了制度,不得其人贯彻执行,等于白费事。可见主政者好坏,关系至大。中央集权制之运作,离不开圣君贤相,也就是说,君主的昏与明是关键所在。

材料三 人们都常常说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极多,但有一项更伟大的文明,而且已创造出、并行用了两千余年,却为人们所忽视,这就是在中国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制度的创行和存在、发展、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应当说,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以上材料均引自北京大学历史系张传玺教授《这样评价历史上的中央集权不妥》一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你谈谈秦始皇当时是如何做的?
(2)材料二中提出“中央集权制之运作,离不开圣君贤相”,你是否同意?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两例说明。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张传玺教授的观点?
2020-05-14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0届高三5月阶段性调研历史试题(等级考)
2 . 内外朝的演变

“秦汉以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发展有一个规律,那就是皇帝为了加强集权专制统治,往往提拔心腹近臣,在自己身边建立一套秘书班子,……。内朝官的权力急剧膨胀,后来就逐渐取代了外朝官。当内朝官成为正式的国家机构以后,皇帝又重用近臣,在内朝建立另一个参谋班子,他们入侍帷幄,内参机密,在朝廷正式机关之外,又建立了一个凌驾于其上的内朝组织。”

——秦学颀《机变诡异的中国古代权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概述西汉至清代内外朝演变的史实。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内外朝更迭这一规律看法?
2020-04-2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徐汇、松江、金山三区高三学习能力诊断(二模)历史试题
3 . 社会转型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转型时期。此前中国社会是血缘社会,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此后转向地缘社会,进入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
(1)社会转型时期,“士人”尤为活跃,出现百家争鸣。根据所学知识填写表。

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儒家孔子仁、礼、义
孟子人性本善、①民贵君轻
荀子
法家集权、法治
道家老子与庄子无为而治、小国寡民、④


(2)社会转型后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皇权与相权的博弈。概述汉朝、隋唐、明朝三个时期皇权与相权的博弈的史实。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转型日渐成为近年来历史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材料一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就宋代而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

——钱穆《理学与艺术》

材料二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②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划线部分属于历史评价的是哪个?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提出“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理由。
(5)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的史实有哪些?
社会转型推动社会生活变迁

材料三: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材料四:1912年12月某报载“女士大骂参议员”一文,写道:“当民军起义时代……女子牺牲生命财产,与男子同功,何以革命成功,竟弃女子于不顾?女子亦组织中华民国之重要分子,二万万女同胞,当然与男子立于平等之地位。……即袁大总统不赞成女子有参政权,亦必不承认袁为大总统。”

材料五:1919年末《大公报》报道了一则故事: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6)与材三、四和材料五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7)综合材料三、四和材料五,谈谈你对民国初年的社会的看法。
2019-10-1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4 . 唐代的诏书

如图是1972年出土于陕西礼泉县唐昭陵临川长公主墓的《临川公主诏书刻石》及碑文:


以下整理自《临川公主诏书刻石》(贞观十五年即公元641年)



(1)据此诏书并结合所学,请详细描述当时中央机构三省六部的工作流程。
(2)此诏书由草拟到颁发只用了两天,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看法。
(3)《临川公主诏书刻石》应该属于什么史料?如果想进一步研究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度,还可以查看哪些史料?
(4)叙述中国古代秦至清以来中央中枢机构的发展变化。
2020-01-17更新 | 2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1月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三省六部制

问题:
(1)根据材料《朱子语类》,分别指出“三省”的具体职责。
(2)根据材料《明太祖实录》,概括明太祖所述现象的“观点、依据”及之后的具体举措。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度的认识。
2019-09-0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闵行区高考一模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1)以上二图体现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下二个不同时期的中央官制,请分别写出它们各自的名称。
(2)比较图A与图B,它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从图A所示的结构向图B所示的结构演变,说明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
(3)西方人对中国传统政治的认识,称中央集权为“东方专制主义”,中国许多人则通常强调以下两点:一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这是奇迹;二是中国长期保持着“大一统”的局面,这也是奇迹。
①从文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来看,中国古代政治特色体现了哪种类型的文明的特点?
②除地理因素之外,你认为维持大一统中央集权制的还有哪些因素?请举两例说明。
③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谈谈你的看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2016-11-18更新 | 8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南汇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